这是我第一次亲身体验“破冰活动”。
中小学时,大家往往不需要这样特地进行破冰。我回忆起自己高二转学:从认识第一位同学,到为众人所知,再到跟同班女生暧昧,没有老师为我专门组织在同学们面前做自我介绍,这一过融入过程循序渐进。
大学与中小学不同,即使是同班同学也不会天天打照面,遑论坐在一间教室相邻的两个座位上听课。也许因为既然大学的生存模式不提供这种经常接触的机会,所以就需要额外创造机会。
整个破冰活动下来,我深受触动:
一、人要出名先出头。别人没有义务去认识你,所以要想博得别人关注,要主动表演。于是,我少见地玩了两次真心话,陪着大家疯狂了一下。结束之前我还被怂恿唱了半首歌。
二、不喜欢热闹还对热闹嗤之以鼻的人不一定是真高冷,而很可能是真自恋。他们的自我和现实之前有一道越筑越高的墙,用以抵挡破坏他们良好自我感觉的有害物。
不以他们为中心的热闹都是暴风,会把这堵墙吹倒。“你不是世界中心”的声音会暴击他们感觉良好的自我,进而摧毁整个自我认同体系。所以,为了保护“自我是完美的”这一错觉,他们封闭自我——独处在自己是国王的小王国里。在那里,他们掌握完全的权利。
三、与人——尤其是一群人建立关系的过程会让你清醒认识到“认为自己重要”是一种心理顽疾,以及“认为自己很重要”梦醒时分十分尴尬和痛苦。这时候,心智“健康”的人要默念卡耐基的法则“获取朋友的最好办法就是真心关注对方”。
写到这里,我脑海中浮现和菜头的教导:“要有几个好朋友。他们要么比你聪明,要么比你善良,要么比你对生活更有热情。这样,你们聚在一起,才能点燃持续驱散人生寒意的篝火。”重温这段话,我觉得抱着“认人”目的而参加破冰活动的愧疚感释放了不少。
四、对异性的评价,接触前取决于印象,接触后取决于遭遇。热心、有耐心、负责任、可爱、挺漂亮等四平八稳的形容词被滥用,已经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难以置信。当我被问到“对咱们班哪个女生最满意”时,我就懵圈了,无奈反问“具体哪个方面”。当听到回复是“综合”时,我心里顿时比这南国的天气还凉。
“不要轻易评判别人,免得被别人评判。”这好像是《圣经》里的话。“不要轻易评判别人,除非是介绍对别人的印象”,这是我说的。
回寝室路上,我遇见两位同班女生。其中一位女生跟我打招呼,我不知道她的名字,硬着头皮地回应。那女生看透我的尴尬,就主动介绍自己和同伴。我认出她同伴是我经济学课的同桌。我们简单、放松地聊了几百米,就告别了。
来日方长,冰会自行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