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是2018年3月20日,北风,气温说是1-7℃。下午刚上班,德宝的妈妈从老家来学校啦,说是孩子昨天晚上在宿舍说话,班主任让过来见见面。她说,自己二年级毕业,见老师不知道说么,我说,说实话,与老师配合好。她还希望我给孩子聊聊。与老师交流完,临走的时候,她来电说:李娜老师太好啦,那么关心孩子,要不要给老师买点东西。我说收东西犯错误,以后多给老师联系就行。她最后还是说,希望我给孩子聊聊。我答应了。今天晚上,正好办公室值班。忙完手头的备课,修改完两操比赛讨论稿。看墙上挂表的指针快指到20:50,我拨通了2017级一级部王主任,与她商量与王德宝谈谈好不好,她说,当然好啦。请她帮忙,说我在办公室等他。
下课铃想过一会儿,小男生推门、伸头,目光一对。我说:
“德宝,还记得我吧?”
“怎么不记得呀。”有些扭捏。
我打手势说:“坐下吧”,他听话地坐到了我对面的办公桌前。
“有困难吧,小儿?”
“没有呀。”
“你觉得有困难我会帮助你吧。”
“会吧。”说的口气不坚定。
“为什么我会帮助你呀?”
“你坐办公室,当然能帮助我。”
“那么多坐办公室的,都能帮助你?”
“咱不是那个什么,俺爷爷与你家俺爷爷,还有那个爷爷,是好兄弟们。”
“对,不但如此,还记得那个窄胡同,你的老家吗?”
“知道,俺奶奶可能卖了。”
“那时候,你爷爷买豆腐,在那个家的西屋,我推过磨子。知道什么时磨子吧?”
“不知道”
“就是上边一个磨盘,下边一个磨盘,用一个T型的磨杠推磨,一个人推,一个人往磨眼里舀泡好的黄豆粒,磨成豆浆,过包(过滤),熬制,点卤,舀出来放进铺着包袱皮的四方形的木质模型里,然后压制,经过一段时间,就成了豆腐。”我边说边比划。
“哦”,他好像没有概念。
“我不仅推过磨,还在那间屋里,与你爸爸和你大爷,在一个床上睡过。关系不一般吧?”
“嗯”
“所以,有困难我会帮助你” 他很确认地点了点头。
2
“你字写的怎么样?”
“不行”
“你看一下我这些征文”我指了指文件柜,“这是交通征文和观后感,我选择优秀征文的标准先看书写,字写的乱的,直接放到一边。”
“你看看这些”我从档案盒里取出一叠递给他“赶上这些写的好吧?”
“赶不上”
“赶不上后果很严重,去年的北大清华录取大约是695分,差一分也没资格。”
“这字就写这样”
“可以练,比着字帖练。比如作文,一看这字不行。”
“可能去1分。”
“1分?可能5分也不止。”我说,“一看字很认真清楚,开头开门见山,或者诗词导入,非常切题,往下看,字很好,再看结尾,能与开头照应,应该50分以上。如果看上去一团草,40分一下。”
“哦”他若有所思。
“有个叫董艳的老师,她教小学,说:要像完成作品那样完成作业。每次作业就是自己留在世间的一幅作品。你回去考虑考虑作业与作品的区别”
“嗯”他轻轻地点了点头。
“过来看看,这是闫老师的闺女写的征文,我直接加了她的微信,把图片发给了闫老师。教师子女不能不关心。她说:啊?不会吧?这是什么呀?态度有问题,我现在找她去。”
他回到座位上,略有所思。
3
“德宝,中考前你耽搁了一个月,中考考了多少分?”
“663.5”
“全县第几?”
“全县30多名”
“现在呢?”
“去掉衔接班,最好的一次100多名,最差的一次600多名。”
“高中课程两年学完三年的课程,会赶得比较紧,与原来不一样了,能适应吧?”
“刚来的时候不行,现在好多啦。”
“你这水平,如果不泄劲,考个好大学没问题。”
他瞪着眼看着我。
“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是王滋冰”
“不认识”
“第二个是王新岳,现在是咱们学校的语文学科主席。”
“哦”
“第三个是王厚东,与你家是一个院(齐河方言:亲门近支;血缘关系近的家庭),现在在北京”
“哦”他歪着头想。
“第四个就是我”
他很平静。
“第五个是刘万海,现在在杭州。”
“不认识”
“再后来,就多起来了,你家里还没出个大学生。”
他警觉起来。
“我觉得你要是积极上进,不犹豫,不问为什么学习,你就能冲击个大名牌,为你家增光。”
他使劲抿了抿嘴。我继续说:
“一个家庭,如果爸爸挣钱养家,妈妈勤俭持家,孩子积极上进,这个家就是充满活力的家。如果这个家爸爸吃喝玩乐不管家,你妈妈涂脂抹粉不顾家,孩子混天熬日不上劲,这个家庭没有希望,邻居也会看不起。”
“嗯”
“你爸爸不爱说话,从小就这样,看上去不搭理你,不问你,一听说你学习波动,他就急,就骂。其实他非常关注你,知识他表达不出来,你说是吧?”
他点了点头。
“你妈是个农村妇女,她的说话说一句是一句,虽然太直,但她非常挂着你。家庭和谐需要共同努力,你积极上进,你爸妈之间的拌嘴就会减少。”
他又点了点头。
4
“你积极上进,就是不要犹豫,别问为什么。学起来一定比不学的结果好”
他左右扭了扭头,好像有点分心。
“咱学校有个老师的孩子叫高宇,前年与我家你哥哥一起上的大学”
他用疑问的眼光看着我。
“高宇有个特点,就是爱我老师问题,追着老师问。”
“哦”
“培训机构一节课一对一要200块钱,你问老师的话,不用花钱,老师还高兴。你愿意花你爸爸钱吗?”
“不愿意”
“老师教学就喜欢有个回应,讲了一节课,口干舌燥的,想知道教学效果怎么样。你问问题老师高兴。”
“哦”他眯起眼。
“上了一学期,有任课老师不认识的学生吗?”
他想了想说:“有”
“要想法让更多的老师认识你,有什么好事也会想到你。多问问题,与老师关系就会越来越好,同学们会觉得你有能力;学习成绩好了,同学们会佩服你学习能力强。积极上进,不犹豫,别问为什么,人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的工作重点,现在的重点就是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强就是责任感强,就是能担当。谁会佩服整天迷迷糊糊的人呢。”
“嗯”他的眼稍微大了点。
5
时针已经指向了21:30,我说的够多的了。瞬间在脑子里闪过《马克吐温捐钱》的那个故事:
马克·吐温有一次到教堂里去听牧师布道,听了一会之后,他觉得那个牧师讲得太好了,于是他就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了出来,准备全部捐给教堂。哪知道过了一会,那个牧师还在讲,马克·吐温有点烦躁地将钱袋放回来口袋里,就只准备将手上的一点零钱捐出去。哪知道又过了一会儿,那个牧师还在讲,这时马克·吐温失望的将手中的零钱也放回了口袋中,他决定一个子儿也不捐给这所教堂了。又过了好一会儿,那个牧师终于讲完了,信徒们开始了捐款,当轮到马克·吐温面前时,他不仅没有捐一分钱,还恼怒地从捐款箱中偷偷地拿走了两元钱。
我赶紧住嘴。说:
“小儿(齐河方言,对子侄辈男孩的昵称。),这样,以后有什么问题,写在这个本上,可以写与老师、同学、家长的相处,也可以写遇到什么难题,还可以写自己离奇的想法”。
“没大有时间”他嗫嚅着说。
“可以一周,也可以两周,来了放到我这里”我拉拉抽屉,用那本书比划了比划。
“好,回去吧,想想我说的话。”
“嗯”
看着他离开。看了看提前准备的几个问题:
1、你相信你有问题,我会帮助你吗?我哪里能够帮助你?
2、你希望家庭和睦吧?怎么才能家庭和睦?父亲挣钱养家,母亲勤俭持家,孩子积极上进。
3、你希望老师欣赏你吧?老师希望得到话语上的回应。老师希望自己的付出有结果。
4、你希望班里的同学佩服你吗?
5、你知道你自己的实力吧?
也算表达清楚了。我心里宽慰了好多。
又想:马克.吐温听了四个“一会儿”就表现的那样,我话说多了么?德宝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