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家回来的前一夜,弟弟淡淡地问了我一句:如果我真的读了去国外读了研,那毕业之后怎么样呢?难道继续回来从头开始,拿着白菜价的工资从零奋斗吗?
最初弟弟提出要去国外读研时,我内心是窃喜的,因为他大概是家里唯一一个把自己的世界拓宽到国外的人,尽管只是个想法。我和弟弟说,尽管去国外读书困难阻碍重重,但如果想要这件事发生,就好好努力去克服困难争取一下。人生嘛,不过是一场体验。
显然,弟弟考虑是否为出国读研奋斗,不单单是为了简单的体验,他考虑到了现实生活的所求。
5年后的生活,我自己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此刻有哪些想法会支撑5年后的自己过上期望的生活呢?我又该如何行动呢?
火车旅程总是容易让人思绪放飞,萌生想法。当列车驶出家乡的乡土奔向我生活的北方时,我突然感觉到我仿佛置身一条跑道,如果我自己不自我设限,一路欣然奔跑,等待我的会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活了30多岁,我发现很多时候人都不怎么听自己的话。真正和自己对话,真正按照心愿行事的时候并不多,大多时候都麻木了,被各种其实并不重要的事填满了24小时。
每每回家一趟,和日渐年迈的父母相见,和兄弟姐妹们共处,和亲戚好友的短暂相约,都会让我的内心产生很多很多繁杂的想法和感受,我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此刻正在码字的我,就是这种状态
和家人在一起的我,和在北方生活的我,仿佛是两个人。
和家人在一起时,亲戚们陈旧的观念包括父母的想法常常让我感到格格不入,我尽可能不去批评评价他们,就如同我期望他们也不要judge我一样。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每次从家乡返回,我都更加有为生活奋斗的动力,因为爱和责任。
在北方的我,自由自在,忙忙碌碌,洋洋洒洒地在自己的小日子里品尝酸甜苦辣。
当两个世界的我交汇时,我有时会无从适从,冲撞 迟疑 沉淀 坚定...各种反应在我的小宇宙里进行着。
夜晚我站在新家的窗前,望着15楼之下稀有的车辆来往,想象着再过5年,我们这个六口之家,分别会身处何处,心中会是平静还是波澜...
未来可期却不可预知。未来是靠双脚走出来的。
勇往直前还是畏缩停滞、简单敏锐还是世故麻木、浮于狂想还是脚踏实地、钟爱自我还是盲目崇拜,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有的选择是自己意识到的,有的选择,大概要等时过境迁后,才可自知。
这两年我对自信两个字的理解有了新的角度,自信其实是一种价值观,相信自己、相信自我努力的力量就是自信。若要真正无畏、若要真正在生活的考验中做到坦荡,必须自信。
我对自己有诸多畅想。这几日,忘了是哪个亲戚在了解了我的生活基本面后,淡淡地说了一句:哦,房子 车子 工作...那你现在的生活奔头应该也就是***了。
我没有回应。生活的奔头那么多,怎么会只有这么一件事呢
未来可期,make things happen是一种信仰。
未来可期,相信努力的力量。
未来可期,深呼吸一口,将内心的忐忑安放,心如明镜,心中有光,则可以拨开迷雾前行
未来可期,可期之事,本身便是一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