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4
TEMECULA
32
崭新的一周开始了。我仔细地看了看行程单上的安排——在那些不明含义的词句后面,隐藏着多少新鲜啊。就我这几天的经历看,每天都像一部电影,太值得期待。
送完孩子们上学,我们在senior center 集合准备上车出发。今天不用上课,只有一个关键词,想必对出国有点兴趣的孩子们都清楚吧——UCLA。当初签证时我们准备的问题包括回答我们将参观哪所学校,UCLA便是我们背的答案。说实话来前我对美国大学一无所知,还傻乎乎地以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可以类比为“某某大学某某校区”。不曾想加州大学其实是一个由许多独立的公立大学组成的体系。
从我们所居住的TEMECULA到洛杉矶市是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一早九点多出发,一路听着车里播放的泰勒·斯威夫特的歌儿,到达LA时太阳已经快到头顶。
这是我们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来到洛杉矶(刚下飞机那会儿不算)。不要问我洛杉矶长什么样儿,大城市都一个样儿。我可以满怀深情地叽里咕噜讲一大堆TEMECULA的景色,而对于洛杉矶——闪眼的阳光下的马路,车,商店,高楼大厦,行道树和墙上的葡萄科植物——这就够多了。没有中国大城市那么多人而已。
美国的大学校园恐怕是你们重点关注的。我就多花点儿笔墨。实话说这趟大学参观不尽人意,时间很短(简直和我们一早出发来这儿的时间不成比例),没有人讲解,只有Joe带着我们瞎逛。
美国的大学不像国内大学那样用墙圈出一块儿地,与世隔绝似的。而是以街道一块儿为界限的园区,根据从飞机上俯瞰的景象分析,我怀疑美国所有区域的规划都是四四方方的、边界都是横平竖直的。
UCLA倒是很符合我对国外大学的印象。那天非常晴朗,万里无云的晴朗方式。在这种澄碧的蓝空下,UCLA那些砖红和米黄搭配在一起的建筑物弥漫着温和稳重的学术气息,一些老楼上净是爬山虎类似的藤本植物缠绕的遗迹。草坪碧绿,整齐得像刚理完头发的小男孩的脑袋。树荫落到草坪的地方,坐着零星的读书的年轻人。远远的阶梯上,好多夹着书本或背着书包的不同肤色的学生步履匆匆,有些穿着印有UCLA的衣服。我们可以辨别出好些中国学生,其中两个男孩儿在用中文对话。
这一切都在清澈的阳光下,明晃晃地进入我们的眼睛。我并不像国内一些学生对国外的学校心驰神往(我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了是不),但是我承认,能生活在这个校园的学生,是极为幸福的。
Joe给我们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参观图书馆。这是一栋非常具有古典美的建筑,表里如一(我很强调这点,来过鱼山你就懂了)。沉稳优雅的色彩和线条搭起她的外形,柔和的光线打在咖啡色的桌椅和古典纹样上营造出浓厚的书墨氛围。最让我们惊叹的是——一个图书馆竟然有多种不同风格的桌椅!有个区域的椅子设计得如同沙发一般,四个方向围着一个茶几,有的学生读书累了直接躺在上面睡觉。还有一个区域的阅览室有吧台那样的高座椅,倾斜的桌面用来摆放杂志(当然下面有个挡板的结构,防止书本文具滑下去的),坐那儿读书想必十分舒服。
一楼有电子阅览室,还有各种打印设备。总之设施齐全。
在这样的图书馆读一天的书,绝对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享受。
学生很多,都在专心攻读,我们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
从图书馆出来,再次暴露在干净的日光中,我的意识出现了短暂恍惚,好像刚从兔子洞回到地面的爱丽丝,或者刚从隧道走出回到现实世界的千寻。
继续在校园里漫步,辨认各个院系的名称。看到叫“人类学”的一栋楼,好霸气。
有一个楼的墙壁上画着各种学术的概念图,XY 啊,苯环儿啊,E=mc2 啊.几何的东西简洁规整。这是西方审美。美国也到处充斥着几何的严谨和对称的美。任意舒展着的枝条或者“柔拖一缕香”的草儿少见,那些东西中国味儿十足。
路上随处可见社团们的广告和slogan。它们出现在免费拿取的传单中,宣传栏的海报中,路边的旗子上……甚至台阶上都用可爱的圆体粉笔字写着“Are you ready to change the world?”之类的豪言壮语。路边旗子上有一句话挺让我喜欢的,我禁不住把它照了下来——
Think your voice doesn’t count?
Think again.
泛泛地在UCLA溜达了一圈就回去了,然后在某个奥特莱斯购物到晚上六点半。
Joe这个大笨蛋,连几点到几点是几个小时都不会算。
女孩子都是购物狂,我真是太逊了。她们在李维斯的牛仔裤那儿呆的时间最长。那儿把牛仔裤的型号分得太细了,我压根儿看不懂该怎么选合适的尺码,而且,个人觉得买比国内便宜点儿的名牌也没什么意义。最关键的是,我才懒得一件件试衣服。美国的衣服大部分款式简洁,还算合我的意,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我只买了件10美元的衬衣就不花钱了。
队友们倒是满载而归。
晚饭就地解决了,我和Jessie吃了一种口味偏甜的神奇的日本面条(其实是中国南方人做的),柠檬水挺好喝的,酸得很足。
Adele不幸迷路,错过了集合时间,Joe看起来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