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去看了这部已经褪去了热度的电影。
舞台剧的转型
不知道是因为我逐渐了解了世界的多元化,还是真的「音乐剧」在红火起来了。至少这几年,我的感觉里,喜欢音乐剧,愿意去观赏舞台的人,越来越多了。
作为一个高中时期玩舞台剧,做过大道具,编辑过音效的人来说,是个很值得开心的事情。
四月定了原班人马来日出演的「Singin’in the rain」的票。如果不是积蓄有限,我还想飞回上海看 Sleep No More 和 Wicked 呢(泪奔,你看,财富有多么重要)。
舞台剧的观赏成本之高,是电影的几十倍,于是最近,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潮流。
比如我偶像天海祐希主演的「苍之乱」,就是将舞台剧录像编辑后,搬上了电影院的大屏幕。2016年甚至还在海外的台湾,上海等影院上映。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在电影里呈现更多音乐剧舞台剧这种复古的形式,仿佛给舞台剧又注入了新的能量,通过更低廉的成本让更多观众得以懂得Ta的美,因此广受好评。
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这个问题仿佛和电影内容毫无关系,但我恰恰认为,你如何看待电影结局,就呈现了你的人生价值取向。
你是觉得,两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和主题相符,于是是完美的结局呢;又或者是觉得,我实现了梦想,但身边已经没了你,这是我深远而无法忘怀的缺憾呢?
我觉得,现在女性社会里有一种主流的价值导向:唯有事业的成功不会背叛你。
年轻的女孩子们叫嚷着,靠什么男人,老娘要靠自己;
奔向而立之年的姐姐们会语重心长和你说:在前途和爱情当中,一定要选前途,谁能保证爱人就会陪伴你一生呢?
微博风气更甚——为了爱情放弃事业,你是脑子进水了吗?
我举双手双脚赞成爱情中要保持个体的独立,但恕我怎么也无法认同这种事业最重要的思想。
我看完这部剧后,脑子里满满的是:
我实现了梦想,但身边已经没了你。
当然,从现实角度来说,这已经是很好很好的结局了。至少我们得到了最初想要的,而这恰恰是观影后让我感到最绝望的部分。
当你沉浸在chase dream的过程中时,你是毫无知觉的,只有走过了那一段路后,才会发现,已经深深的错过了那个人。
你得走得很远很远,才会明白,你当年舍弃的不仅仅是一段爱情;才会明白,为什么人总是心中藏着白月光。
人活在世上七八十年,物质堆砌出来的最终走向虚无。而生命之所以闪闪发光,你之所以活的是你自己,不是因为你制造的什么,你贡献的什么,总是因为那些,美而无用的东西。
总有点什么,是不能被弥补,不能被替代的。
二十岁时候的我,做不了一个现实主义的人。
我深刻的了解,我在垂垂老矣之后,评论自己一生的标准不是——我有几套房,我在企业里做到了哪个高层,我为这个世界创造了什么样的规则,而是——
你内心充盈着爱吗?
你体验了足够多的快乐吗?
你做到了珍惜每一次的相遇别离吗?
你有因为肆意的物欲而留下后悔吗
希望三十岁时候的我,不要做一个现实主义的人。
希望四十岁时候的我,不要做一个现实主义的人。
希望我的一生,手握六便士,抬头望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