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邯郸冬至夜思家》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鹧鸪天·冬至阳生才两日》
年代:宋 作者:无名氏
冬至阳生才两日,欣逢伯氏绂麟辰。鶺鴒原上欢声沸,棣萼堂前喜气新。斟九酝,劝千巡。华途从此问云津。杨前未把耆年祝,且愿青云早致身。
《 西江月·冬至一阳来服》
年代:宋 作者:张伯端
冬至一阳来服,三旬增一阳爻。月中复卦溯晨潮。望罢乾终姤兆。日又别为寒暑,阳生复起中宵。午时姤象一阴朝。炼药须知昏晓。
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冬至节,也多在一些文章中出现,读起来也是别有韵味。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冬至以后,小村的雾逐渐多起来,也逐渐浓起来。过去,小村的雾是一丝一丝的薄纱,白中沁出一种淡蓝色,如一片薄薄的轻音乐,将小村柔柔地遮挡住。一早起来,天光从东天的山尖沁出来,带着一种鸡蛋清一样的白润,一样的光滑”。
古人喜贺冬至,今人虽多不以为节,但冬节再怎么说也是“年时八节”之一,吃货们还是不会放过这有着各种冬至特色美食的节日的:如北方水饺、潮汕汤圆、东南麻糍、台州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苏州酿酒等。
在这一天,人们总会追思逝者,奉上贡品,以此不忘怀念之心。时至今日,冬至一年中最冷的时令,温暖地度过,静待春天的到来!
YangJian.今日冬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