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幽默和悲剧,这两者如果合在一块儿,就叫“诗意的态度”。
王小波说,我们不仅拥有一个现实的世界,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我们能不能用诗意的眼睛来看待这个我们所处的世界,其实说白了,诗意的栖居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化,他这个诗意的态度不就是用艺术的方式来对待我们现实所处的世界嘛。
我们用什么方式来解释诗意呢?
如果说幽默是化凝重为轻松,如果说悲壮是化痛苦为快乐,那么诗意是什么?诗意就是化平凡为有趣,化腐朽为神奇。
什么是艺术家?几毛钱的纸他能让你值几百万!
我不是在意它价值的评价,而是说在这里面增加了很多附加的东西,那附加的东西是什么?
就是我们精神家园所需要的,我从儒学那里重复这句话,我们物质世界越来越丰富,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却花果飘零。
艺术有什么用?
没用的,想当年齐白石拿着自己画的白菜,跟人家换,门外来了一卖白菜的,他说我跟你换一车白菜,卖白菜的不干,你骗我,你画的白菜顶什么用,我这有用,你那顶什么用?
如果我们站在实用的角度来讲,那卖白菜的理解是对的,可是艺术呢,它这里面它的价值,当然会比那个高得多,这我们都知道,它所体现的,它的价值就在于我们精神世界对于它的需求。
所以这个诗意的诗,不单是指的诗歌,它是我们看问题的一种角度,我们人生的一种态度。
我们从前边来看,中国被称为是一个诗歌文化的国度,而中国的诗非常奇怪,中国最早的诗是抒情诗,非常短,西方的古希腊的这个史诗嘛,记载的是历史,中国一开始这诗真正成形了就是抒情诗,而且抒情诗一开始写得就极为漂亮,我们在《诗经》里边已经能够看到非常漂亮的这种抒情的诗句,比如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大家觉得这个借用杨柳和雨雪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水平已经非常高了。
我们在《诗经》里边,就有这个水平,汉朝魏晋南北朝,以至到唐朝,我们经常说,你看那个电视剧《贞观长歌》那主题歌词都是“梦回大唐可看见遗留的诗篇”,为什么我们这样说,唐朝其他方面也很兴盛,可见我们用唐诗来作为她的象征的这个代表,因为那里面代表着一种昂扬的精神追求,对于一种文化和生命的尊重,李白一生干了什么事儿,你看李白,中国人为什么觉得李白是诗仙呢?
李白一生你看他做过什么事?官做好了吗,没做过,地种的好吗,没种过啊,算数算得好吗?没听说过啊,他一生干嘛,到处游山玩水,写诗,唐朝人觉得这些很重要,一个胸襟博大的时代,难道容不下这样几个诗人吗?
问题就是,他的这个诗,这样的给人生活中增加了许多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们要讲的是,从古到今中国本来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诗意的社会,非常诗意的文化国度,很多著名的诗人,对我们来讲,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所以我们从他们的诗里面,从这里引申出来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你能不能把生活当作一首诗来读,无论是痛苦,无论是欢笑,都能给我们感动。
我们一直觉得生活就应该永远快乐,没有痛苦哪来欢乐?这两者本来就是相伴而产生的,有人非常喜欢那些悲剧诗,悲悲切切的诗,如果把自己的生活当作一首诗来读的话,那你这个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慨,会有什么样的领悟,要不怎么说叫人生的换位呢。
所以这样的话呢,我们的生活就是化贫乏为有趣,因为这个事情本来对你来讲,是非常悲的东西,但是你在想,这应该是人生的一个段落,就像是音乐中的一个乐章一样,如果这个乐章全都是欢乐,那这个乐章本身也没有起伏,没有对比,这里结构本身也是欠缺的。
那生活中的悲悲喜喜,这本身我们如果把它当作一首诗来读的话,每一个方面就都能给我们一种感受,领悟,李叔同去世的时候写的东西,大家知道了,悲欣交集,对,本来这是一个很悲的事,但他觉得这也是生命中的必然经过的一个乐章,一个段落,哪怕是一个结尾,所以站在那个角度来讲,站在一个诗意角度来讲他就会有这样一种感触,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扩展一下,在我们中国从古到今有很多非常有名的诗人,我们觉得他们的诗所体现的不单只是几个文字,更重要的是,在他的诗里面所体现的一种人生的态度。
林语堂先生觉得在中国有一个人物是大家非常推崇的就是陶渊明,他觉得,为什么大家对陶渊明推崇呢,很奇怪,官也没做好,挂印跑了,种田也没种好,回家种地么,也没种好,“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种地种成这个样子了,写那个诗也是薄薄的几页诗集,大家觉得这个人为什么大家尊重他呢?
因为他代表着一种在平凡中寻找诗意的这样一种生活的态度,李泽厚先生对陶渊明的总结叫,平凡而不可企及的美,所以生活中,他写的东西都是日常的生活,比如说“昼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就是一个耕地的场景,比如说“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就是一个农家生活的场景。
为什么别人写不出来?要么怎么叫平凡而不可企及呢?
所以林语堂先生的总结就是陶渊明先生不是逃避人生,他是逃避政治,他对当时的政治失望了,但他不逃避人生,他把人生过得很有趣,他的一切,他的家,他的园林,他的生活都非常真实,所以要的就是这样一种,这就是一种在生活中寻找到了诗意,诗意的人生。
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他说苏东坡像清风一样的度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中,苏东坡这个人倒挺幽默,苏东坡什么最糟糕,他的水平里面,什么水平最差,下棋水平最差,“胜固欣然,败亦何喜”,他当然老下不胜了,他就这样讲了,下棋不行,然后书法不如绘画,绘画不如文章,文章不如诗,诗不如词,可是大家最后的总结,词不如人,他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最伟大的艺术品,塑造成了一首诗。
所以我们说苏东坡的一生中流传的很多的故事,他代表的就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苏东坡说,我上可陪玉皇大帝,没问题,我心里没觉得跟他有什么不平等,下可陪卑田舍儿郞,你们觉得低贱的种田的,推车引浆,我都觉得没问题,大家觉得他有这样的一个胸襟,问题在于苏东坡的很多的故事里,还有比他胸襟更高的,而这个胸襟更高的所体现的,也是一种幽默,也是一种诗意的人生,有一次苏东坡不是跟佛印老斗嘴吗?
他有一次就跟佛印说,你是牛粪,佛印一点都不恼,说你是佛,苏东坡高兴了,这次骂的痛快,回家就跟苏小妹讲,今天我把佛印给斗败了,我说他是牛粪,他说我是佛,苏小妹说你才败了,人家佛印心中认为谁都是佛,所以他认为你也是佛,你心中都是牛粪,所以你看谁都是牛粪。
这个故事很有趣,所以讲的就是所谓的诗意的人生,用诗意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然后我们把人生中的所有经历的事情,包括自己当作诗来读,哪怕是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我也应该用黑色的眼睛探寻光明。
这个故事很能够说明什么叫做诗意的,美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世界,大家经常在网上看到叫“子非鱼”,这个故事出自在什么地方呢?
《庄子》,有一次庄子和他的老对手,他的老对手是一个非常杰出的逻辑学家,叫惠子,庄子和惠子在渠边散步,庄子就说鱼怡然出游,是鱼之乐也,鱼很快乐啊,惠子马上就截住他,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耶?
这从逻辑上来讲非常正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耶?惠子说是你先说,你先说鱼是快乐的,你怎么知道的?庄子这时候说你说我在哪知道的,因为安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怎么,一个是在哪,你问我安嘛,我在哪知道的?我就站在水边知道的。
大家注意,从逻辑上来讲是惠子胜,可是这样就没有趣味了,大家想想,大家聚会,不管别人问你,你怎么知道?你再回答,你怎么又知道?之后大家见到他就跑,有的人有知识,没趣味,你说有的人有知识没有智慧,但是还有很多人有知识没趣味,惠子就是这样,庄子从境界上看庄子胜。
为什么,因为惠子是用逻辑来观察世界,而庄子是用诗意的眼光,不是用白天的眼睛,是用夜晚的温情的眼睛看待这个世界,这样才有人和世界情趣的反复交流。
所以,化凝重为轻松,化痛苦为欢乐,化贫乏为有趣,化腐朽为神奇,这也就是我们在平凡中体验诗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