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我的2018,我觉得是“绽放”。
鱼吧绽放
绽放首先是工作层面上的。作为生活稳定的来京务工人员,工作几乎是我留在北京的唯一动力。2018年的工作年伊始,我把工作方向从游戏转移到了社区。今年一年,作为斗鱼的内部社区,鱼吧收获颇丰,如花般绽放。
鱼吧这块业务的成绩,拿出响当当的数字可以佐证。今年一年作为社区的核心互动数据(发帖量、互动量)比去年高了大几倍不止。实际上,鱼吧业务整体pv、uv的提升比例在这个倍数面前只是个小数,而几个关键性入口的开拓时间(例如直播间鱼吧tab)也是晚于核心数据的提升时间点。换句话说,鱼吧今年的数据成长硬核,不在于外部流量的涌入,而在于内部自生长。
肉眼观察的现象也可以佐证这一观点。去年的这个时候,鱼吧里面的内容几乎充斥着“惯例三贴”和各种抽奖的水货内容,今年三四月份,能有阅读体验的鱼吧几乎没几个。到了现在,我们有几十个每天源源不断产生内容的头部主播吧,斗鱼tv吧成为斗鱼舆论漩涡中心。几乎所有斗鱼直播相关的新闻段子,第一发源地都是鱼吧。之前我们看新闻要看微博、贴吧、公众号,现在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媒体稿子里都是鱼吧的截图。
还有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时至今日,斗鱼头部的100名主播,如果把相同的内容同时发布于自己的新浪微博账号和鱼吧动态,我们有绝对的信心,其中99个主播的鱼吧动态无论是评论数还是内容质量,可以保证完胜新浪微博。
在骚白的鱼吧,女粉爆照层出不穷。阿冷的鱼吧,有人为她写了长篇连载同人小说。二珂的鱼吧,粉丝显现了饭圈的凝聚力和组织力。户外板块的鱼吧,成为户外主播土豪水友们破案分析的第二战场。鱼吧的投票功能,也成长为几乎所有社区中极具独特性的有趣玩法。
作为鱼吧产品团队的一员,能够亲历这个萌芽绽放、以小搏大过程,我倍感幸运。
小念头
社区这种产品形态对产品人员的能力结构是特殊的。严格来说,今年以前的我更像一个传统的工具型产品经理。但是对于社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你是否掌握那些增长、流量分析的技巧,而是你首先要成为社区的重度用户,并且去理解社区中各种用户的“小念头”。
刚加入鱼吧的时候,我选择的切入点就是社区流量问题。但是当把整个业务线各个页面的流量流入流出转化弄明白之后,我意识到对于社区产品而言,基于各个页面做流量优化几乎没有任何意义,重要的是摸清楚各种用户在几个主要场景的使用方式,抓住他们的小念头。
比如我们想从外部向鱼吧小组内导量,用工具型产品的思考方式是哪种样式设计会有最好的转化率,哪些页面可以增加一个鱼吧小组入口云云。但其实除了这些工作以外,第一个方面是我们在合适的路径上,能保证用户想看到的内容暴露出来,这个内容可能是帖子,可能是图片,也可能是入口。第二个方面是几乎所有重要的页面,我们都为运营工作预留了充足的空间,无论是活动位曝光,还是固定位置推荐。所有工作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鱼吧的内部流量系统打造成一个稳健、开阔的管道,能够第一时间把运营的力量传递到各个神经末梢。
小念头是咏春拳里面的术语,是咏春拳里面最基本的动作。在鱼吧的成长过程中,我对小念头的理解就是先抛掉所有所谓的产品方法论,从最基础最扎实的地方入手,让自己像个人一样和用户对话。
引擎轰轰
对于社区的工作来说,无论你是产品,还是运营,最终要思考的起点都是运营问题。鱼吧人最多的时候,也仅仅只有三个运营。包括所有鱼吧的一对一维系、每个鱼吧的活动设计指导、头部粉丝和KOL的维系、内部的内容运营和外部的媒体运营,全是这仨在做,战斗力可以说是以一当十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找到了产品和运营协作的高效模式。运营在与各种角色的用户沟通中暴露问题>运营和产品共同讨论,抽离问题核心>活动类型的解决方案,运营主导推动,功能类型的解决方案,产品主导推动。由于我们产品运营团队本身一共七个人,到了后期就磨合成一种“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的工作状态,这种状态下干活是非常舒服的。
今年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提出了很多方案,在无数次“这样就行”的场景下,我们往往会再逼自己一把,也正是这样,我相信上线的每一个功能、每一个活动,我们能脱口而出它的目标和作用。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能够让自己以更优秀的标准去做事。在正确的选择和容易的选择之间,我们会尽力去寻找正确。
另外作为整个鱼吧团队,客户端开发、后端开发、前端开发、测试、设计、运营、产品,各个角色基本都能有两三个人支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今年的工作过程中,整个团队的成长令人振奋。由于斗鱼这家公司的特性,我们团队里几乎所有人都是热情饱满的年轻人,热情饱满愿意做事的另外一面就在于,更容易产生摩擦。这是难免的,因为优秀的人总会不合群,而弱小的生物才习惯抱团。
最早在360的时候,有一句鸡汤口号叫“每个人成为团队的发动机”。当时我只是对这句话视为鸡汤,嗤之以鼻。但是今年下来,我感觉鱼吧整个团队是一辆充满了发动机的列车,车轮滚滚,轰轰向前。
我们这群人会以解决问题为第一优先,而不是证明自己/辩驳对错/刻意表现/互相推诿,遇到问题时,每个人都能作为解决问题的推动者。在版本迭代过程中,每个人都能积极去推动自己上下游协同单位的工作,每个人也能兼具开发者身份和用户身份思考、理解问题。今年有不少需求来源于开发团队,几乎每个需求在实现过程中都会在研发和测试的帮助下优化改进,面对着错综的帖子和动态,测试团队是我们最放心的后盾,而鱼吧的设计团队仍然是我们具有传承性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今年鱼吧业务取得的成长,归根结底是团队的成长,和我们每个人分不开的。我是觉得,抛开专业技能的因素,有这种工作状态的人无论在哪个团队,都会成为团队中至关重要的推动者,成为不可或缺的发动机。
合纵连横
如果说过去的一年有什么遗憾,可能要数整个部门没有向上跨越一步。其实一年前我就在斗鱼萌生退意,但是想到当初作为斗鱼的粉丝入职,这段工作没有留下什么值得谈论的作品,实在是一大憾事。
18年年初,我曾向各方面推动过把北京这几块业务梳理统一成整体的方案,但是奈何个人能力不足,并没有什么成果,唯一的结果是自己转组到了鱼吧。
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北京这块的业务想要得到成长,必然是以某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为基础,在同一个话题下做事情。业务不独立,则没有做事的优势,异地协作的弊端会成为最大掣肘。话题不统一,则没有合力,内部的有限资源不能充分流动。在经济大环境下,想通过外部招人来解决内部人手不够的问题更是救火扬沸。红利消失的时候,外部市场上在退潮时裸泳的人远多于能够救火的高手。
最终北京这块业务能在直播这个天花板下,充分挖掘业务的深度,也很有可能孕育出除了直播打赏以外另外一种业务形态。2018年,正善牛肉依靠抖音让自己成为淘宝牛排和红酒的头牌,证明了内容对商业化的促进能力。呆妹爆红的过程中她精心制作的集锦不可或缺,pdd的玩具车和大司马的回首掏也证明了直播的梗文化在非直播受众中的传播能力。今年鱼吧证明了自己在图文讨论领域的能力,来年整合各种离线内容,并挖掘其中的商业价值,肯定是必然要思考的问题。我们今年在一定程度上让斗鱼主播的新浪微博和百度贴吧成为备用账号,未来能否让他们的抖音成为备用账号呢?
我有个爱好,就是研究各种大佬的内部信和讲话。虽然公开放出的信息肯定是片面的,但是听一半不听一半,还是能感受出大佬们的焦虑。社区这种产品形态上限非常高,可以承载所有离线的内容,但是诸如虎扑、nga这些社区也证明了社区是需要“养”的。社区团队一方面是要通过合理的手段加速“养”的过程,另外一方面,深入思考自己在整个公司商业版图里面的位置,也不得不提上日程。
在我看来,鱼吧未来的商业空间有两个:其一是通过挖掘各种形式的优质内容,向外传播获得新增流量。其二是通过对直播内容的二次创作,反哺直播内容,甚至捧红主播。这两点的前提是统一的,想做到这两点,仍然要保持现在的发展方向,以主播吧为中心,作为粉丝去思考问题,不断挖掘优质内容。
青鸟
未来的一年,对我个人而言是个重要节点,人生中极为重要的几件事可以预见都会在来年发生。过去固然热烈振奋,未来同样美好可期。
对我个人而言,来年我也对自己有新的要求。去年的年终总结时,我曾经立下了个flag——“优秀的人再相逢”。来年会有新的相逢,会有新的挑战,会有新的责任,我同样期待万分,激动不已。
2018年轰轰烈烈,但也总有遗憾。就像热烈绽放的花,或多或少会有残缺的花瓣。但每一朵花,无论多么残破,总有结果孕育的可能性。
一些话说的太多也显得不合时宜,最后祝愿我们继续实现自己的价值,向上高飞,就像《青鸟》歌里唱的——
既当翱翔,确乎不拔;鸿鹄之志,苍苍其空。
感谢今年遇见的所有人。
感谢今年所有的际遇。
感谢共同成长的兄弟姐妹。
看晚会去了,咱们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