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凌” :是指人与人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它一直长期存在于社会中,包括肢体或言语的攻击、人际互动中的抗拒及排挤,也有可能是类似性骚扰般的谈论性或对身体部位的嘲讽、评论或讥笑。
我们常常听到的就是校园霸凌,而关于校园霸凌的定义,我个人比较认同的是挪威学者Dan Olweus的定义: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
霸凌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只是局限于我们新闻媒体曝光的多个人对一个人进行欺压和强迫弱小势力去做一些内心极度反感之事。而语言上的霸凌,更甚于斯。
我在网上曾看到一个霸凌者的自白,霸凌的原因无外乎要么自己避免成为被霸凌者而选择欺负比自己更加弱小的人,要么就是享受这种肆意妄为而产生的快感。而很多霸凌者长大之后并没有成为穷凶极恶之人,他们和平常人一样生活。被霸凌者或许也像普通人一样生活,或许由于幼年时代的阴影而造成性格上一些不可弥补的缺陷。而这样的后果,家长和社会都应当反思。
霸凌的对象并不仅仅是局限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成年人之间也时常会发生这种事,我们称之为欺软怕硬。有一句话叫做“能动手就别吵吵,”这句话也误导了很多人。一件事原来可以这么简单直接的解决,方式粗暴而简便。
一个人成为霸凌者的原因,看似偶然,实际上却存在着必然。当一个孩子成为霸凌者而且被社会所曝光的时候,很多人的反应是“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恶毒”“他原来不是这样的”,从未有人想过事情的根源。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幼儿还未进入到一个大的环境中进行人际交往时,幼儿能够直接学习的对象就是身边的人,而他们的一举一动就影响到幼儿的行为方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作为父母,应当身体力行的影响孩子,不要用“以牙还牙”的错误观念去误导孩子,要用科学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英国哲学家洛克曾提出“白板说”,幼儿就像一张白纸,一切观念和行为都来源于后天教育和影响。这个观点虽然否定了先天遗传的作用,但也有可取之处。回归正题,我们再回到霸凌这个社会现象。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一步一步形成,没有一蹴而就的这个说法。作为成年人,会理性的思考判断,但是作为一个孩子,他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问题,只能自己摸索着去学。很多时候,他们不知对错。一些孩子摸索出来的解决方式可能就是大人眼里的“欺软怕硬”“拳头政策”,到了后期甚至就有可能进一步恶化成为霸凌者。
一个孩子,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和别人相处,也不知道求助。他只能选择最直接的方式去和别人进行交往,当他发现暴力压制可以时,他会选择这个方式。如果此时,没有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那么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当这样的行为方式成为一种固有模式的时候,再去改变就很难了。
所以请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跟他们好好相处。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请多拿出一些时间去和孩子相处,不论你是一个父亲还是一个母亲。我曾看过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职业不允许偷懒,那就是为人父母。如果你不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等他长大之后社会会替你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