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由心生
源自佛教经典,也有说典出于唐朝度量宰相裴度。
据说唐朝宰相裴度少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
裴度依教奉行数月后,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
假设故事是真的,依大师之意,裴度前后脸相有如此不同的变化差别是因为其不断修善、断恶,耕耘心田,相随心转。
这显然是是僧人为了弘扬佛教而杜撰的故事。但是,故事的寓意却在于一个人的面相写着一个人的精神状况。专注于正能量或者与人为善,能够改变一个人的面相,从而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境遇。
相由心生的心理学诠释
从心理学上来分析,相貌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反应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心态和生活状态。
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每个人的面相都反应着其相对应时期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比如一个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的人,其通常在面相上都显示天庭饱满、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相反,一个身体有病,或者苦恼忧愁的人通常愁云密布、眉头紧锁,其多半是很难有顺心的事。
从身体科学上来讲,心态和生活环境会对身体器官运行状态产生相关影响,或积极或者消极,都可以在面貌上看出端倪。
身体处于焦虑、怨气状态之中,身体器官会处于相关的紧张状态,会在面貌上反映出来。而如果几年如一日,或者过着一生如一天的重复机械往返生活,生活就会凝固在你的面相上,成为固化的心态。
这已经有科学依据。
科学家已经检验出了内啡肽这种让人愉悦的身体化学物质。当你进行身体规则锻炼,或者处于高兴状态的时候,就会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经常锻炼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每天到了锻炼的时间,身体就会处于一种有点轻微麻酥酥的愉快感觉,让你运动上瘾。体现在面貌上,就是身体挺拔,乐观向上。而也有科学家实验,人在极度气愤的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含有有毒物质,可以杀死小白鼠。极度气愤状态下,体现在面貌上,就是愤怒、扭曲的面相。
知道了“相由心生”的道理,要想转圜,就需要修心,从而明心见性。生活中,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成功得意之时倒是难得一见。所以,大多数人在人生大多数时间里,往往处于失意或者爬坡的阶段。如果能够认识到人生是一种体验,正因为心里所思所想会在面貌上反映出来,要想转变自己的现状,先从修心开始,才能做到“境随心转”。
人生有两个安居工程,身安居与心安居。
大多数芸芸众生,在熙熙攘攘的名利场上关注更多的是身安居。
我们现代人处于一个快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的社会转轨时期,会面临更多挑战和困境,因此身体也会常常处于焦虑和不安之中。
在身安居或者身体无法短期安居的状态下,心安居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心安居了,才能有一份从容的姿态,才能在面相上显示出你的明心见性,才能有更多的可能影响环境,才能绝处逢生、否极泰来。
最好的结果是身安居与身安居兼而有之,那样的人是福分;很多人,身安居,工作和生活优雅从容,却由于人追求和欲望无止的本性,而不能做到心安居,总是不满足;即使别人看起来条件已经很好了,自己往往却觉得一无是处。如果在不能选择,不能兼而有之的情况下,我宁愿取得心安居。因为心安居是从此生划向彼岸的方向舵,是定海神针,是渡自己的保证。
“女为悦己者容",是说因为有情人的欣赏,而让女子容光焕发。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归于沉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一起明亮起来。”花朵也是因为人的欣赏,而开的更加鲜亮。
同样,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环境里的人和物,与我们的生命个体交融在一起,也同样是需要欣赏去点亮。
现在媒体和报纸上,报道负面新闻的连篇累牍,格外多,这也好像是新闻的卖点。但是我们如果长期总是关注环境中这些负面的新闻,不自觉会对我们的心态产生影响,从而反映在我们看世界的态度上,写在我们的面貌上,体验在与人交往的脸上。
如果我们可以有一种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理,多去关注一些积极正面的环境、人和物,也同样会体现在我们日常的行为,写在我们的身上。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美貌和社会的正能量。
如此,则可随遇而安,无入而不自得。是处顺境能安;处逆境亦能安,如颜回处陋巷而安,箪食瓢饮、衣衫破陋而能自得其乐。
这样的生活,是乐观通达,是乐天知命。
“相由心生,而境也就随你的心而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