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明确要求。
农业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如何加强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一、规划为基,绘好乡村发展蓝图
乡村要振兴,规划要先行。充分认识本地的资源禀赋,因村施策,选择具有市场开拓潜力的产业,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在建设规划上应充分听取基层意见,特别是村民们自己的想法。通过深入走访,集体座谈可以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和村庄发展的适宜路径,也有助于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乡村建设规划还应在发掘当地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经验,优化结构功能布局,为改善生态环境,助推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二、统筹兼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必备条件。
要通过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等方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医疗、文化、养老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供给上适应乡村居住分散的特点,可以采用固定设施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对接。并加快培育各类技术技能和服务管理人员,通过落实相关激励政策,吸引人才等关键发展要素下沉基层。
三、持续发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群众既是直接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建设者。当下,关键是要构建政府和群众同心协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共同体,改变有些地方存在的‘基层干部在干,广大民众在看’的现象。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民主化、法治化、长效化轨道,更加注重文化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构建起政府与民众通力合作、共建共享的共同体,让群众成为农村环境治理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坚持破立结合原则,加强整治后项目的后续运营管理,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公共厕所、供水站等加强日常管理,落实好责任制,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