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其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今天上午读完无声告白,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句。文章从莉迪亚的死开始,用断断续续的插叙讲了詹姆斯和玛丽琳相识到结婚的过程,詹姆斯作为从贫苦环境中奋斗出来的华裔男子,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歧视,懦弱又自卑,希望自己能和其他人一样,而玛丽琳渴望与众不同,想成为一个医生,她的母亲是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并且希望玛丽琳能嫁给优秀的哈佛男人。玛丽琳因为怀了内斯才被迫放弃了自己成为医生的梦想。
玛丽琳生下了内斯和莉迪亚两个孩子,照顾自己的家庭,本来他们的生活就这样略有矛盾而又波澜不惊的继续,但是玛丽琳母亲去世了,玛丽琳收拾遗物的时候发现了那本烹饪书,想起了自己尘封了八年的梦想,决定放弃家庭,继续梦想。离家后的玛丽琳很想念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同时她的丈夫和孩子也在想她,直到她发现自己怀上了第三个孩子,她回家了。回家后莉迪亚发现她对母亲的话从不反抗母亲就会很高兴,害怕母亲会再次抛弃她,因此变成了一个听话的乖孩子,提前学高年级课程,被迫实现母亲未实现的梦想,而詹姆斯也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女儿,交朋友。哥哥内斯是莉迪亚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父母对内斯的无视让内斯一直渴望上大学离开这个家,内斯答应去大学给莉迪亚打电话但是又没有做到,莉迪亚在父母的压力下最终迷迷糊糊的溺水而死。
玛丽琳和詹姆斯把自己的梦想都放在女儿莉迪亚身上,莉迪亚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全家人的中心,小汉娜自小沉默总爱躲在角落里,即使内斯考上哈佛也没有得到父母的太大注意,真的很悲剧,但又很现实。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很多父母都把自己的梦想放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满含期待,但他们有没有问过孩子想成为父母梦想里的那个成功人士吗?詹姆斯和玛丽琳的家庭也缺乏沟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没有换位思考。前几年我也总跟父母吵架,我觉得他们根本不理解我,对我的期望值太高也没有问过我想不想要,他们觉得这个你适合,这个你不适合,把他们的想法强加给我。现在想想又觉得委屈,我人生的前十几年从来都是父母给我安排好一切,然后告诉我你什么时候要干什么,考试的分数他们满意了就有奖励,不满意就批评。从小是别人家的孩子那种,从来不惹事,每天回家一定先写作业,然后,我就没有想法了啊,直到现在,即将大学毕业的我,还是潜意识里觉得我的生活让我父母差不多满意就行了啊。。。扯远了
还有个想提的人物——杰克,杰克一直默默喜欢内斯,在当时是无法被接受的,杰克频繁换女友以掩饰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从初次见面内斯就对杰克没有好感,杰克从莉迪亚的口中了解内斯,默默关注内斯,也蛮让人心疼的。杰克的母亲就是一直让玛丽琳羡慕的女医生,但她自己照顾着杰克,有所得到也会有所承担。
很多人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应该会有很多共鸣吧,一些细节也直击人心,这本书的最后,一家人又回归到莉迪亚死之前差不多的样子,却让我感到窒息,可能现实就是如此,又很难改变这个社会和大众的想法,好无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