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面对现在没有以往的“包分配”政策,大学生结合自身所学初涉工作岗位的基本上就是实习这条途径了。(兼职可算是一种体验经历,不能列作真正的工作岗位)
我从一位大学生朋友了解到,他在很多地方做过暑期工、寒假工,我因而跟他说:“那我觉得你的社会经历、经验挺丰富的。”不过,他却摇摇头说:“并非如此,我虽在那么多地方工作,但学不到什么的。”
原来,他所讲的“学不到什么”是指自己按照既定程序、要求去完成任务,没有什么需要自身发散思维考究的地方。
我颇有同感。我认为,真正的实习是要自己在所从事的岗位上仔细观察所见所闻之细节、总结经验、尽快熟悉工作要求及流程,更重要的是能够得到同事的及时指导。一是自己主动询问同事;二是工作氛围好,热心同事较多,愿意帮助。
主动询问是很关键的一环。有人说现在不想说话、不会说话的人很快被淘汰。此话是硬道理。太内向的人确实站不稳当今社会平台。可话说回来,怕就怕自己所处的“人文环境”不好。如果很多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敷衍地说一句“不知道”,那就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不过,也只能多问了。
这是我感到遗憾且难以改变之处。单位同事待人态度如何具有不确定性,当中的确存在看低实习生,不尊重年轻新手的因素。要使实习生真正有所收获,将来能够施展拳脚,就必须给予辅导和压力。
此前我在学校人事处顶岗实习,看到一大三女生在那里做助理。有一次,老师让他帮忙入账,她没学过,于是老师手把手地教她入账。这就是一种实习辅导。而且是技能类的辅导。
再者,辅导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我们要认真听,尽快掌握。教了不懂,问一两遍还好,再多了,别人就可能不耐烦了。
另外,我在文章开头的例子讲到,程序化的工作不属于真正的实习,顶多是体验、经历。比如我在党政机关实习,因为我不是内勤人员,更不是官员,所以别人只能叫我领个东西、输些数据、写个模板化的通知书等小easy的工作。这种听别人的要求,然后不用动脑筋去做的模式跟按照既定程序、要求去完成任务是同一道理。不能很好地锻炼实习生。布置任务,开会分析、讨论问题,提交报告等工作是不会让实习生做的,甚至写新闻报道、公文也没让我做。当然,我可以提出阅览文稿的要求,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写的,也可以学习一下。我最能感受到真正实习的一项是写会议记录。这项考的就是应变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实习生做得好,虽然不一定能转正,但得到了充实自己的机会,也赢得了周围的人的喜爱,还是有价值的。实习生确实不能只等待任务来临,也要主动看看哪里需要帮忙且自己力所能及之处,这样才会有更多机会了解更多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