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袖珍馆:爱因斯坦自述》读后感
相对论和量子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牢牢的把持着当今物理学理论的一切成就,而这两门学问,都跟一个蓬松头发的小老头的脸密不可分。前者,几乎是他一己之力的独门绝技,后者,也是他开启了波粒二相和连续性的断裂。哪怕,他后来成了一个固执的嘟囔上帝掷不掷骰子的家伙。爱因斯坦这个名字,代表的就是科学,就是智慧!
这本书,有天书般的理论讲义,也有社会责任的谆谆教导,有儿女情长的私信,看看搞相对论的人也心肝亲亲的写挺错位的,也有应景的敷衍,比如,那个写给5000年后子孙的信。
仰慕的话自不必说,我也说不出新花样,就说说爱因斯坦的宗教观吧。
相对论没有震惊我,这本书里震惊我的,反倒是爱因斯坦关于宗教的观念。如同,第一次有人跟我说牛顿也是信上帝的时候我根本不信一样,看到爱因斯坦也说这样的话确实震惊了我:
离开了宗教的科学就成了瘸子,离开了科学的宗教就成了瞎子。
这句格言式的话自然进可以把宗教比做科学的基础,退可以把宗教的方式方法借鉴给科学,但爱因斯坦还有更明确无误的亲宗教的话在不容置疑着:
宗教的最重要的职能,就是在个人的情感生活之中,坚实地建立起基本价值和基本目的。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东西,它们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存在着,无需任何根据。人们只能深深地对它们的本性加以感知,而无法用理智证明它们的存在。
并非每种信念都能通过科学的方式加以解释。因为我们能从科学中了解到的,仅仅是有关于各种事实及其之间的关系的知识。
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和关于“应该是什么”的知识并不是等同的。“是什么”的知识人们也许已经获得了,然而人类应该有怎样的理想和目标,则依旧模糊。客观知识仅仅是一种工具,以帮助人们达到目标,知识绝对无法取代终极目标本身。毋庸置疑,要想找到生命的意义,就必须确立自己的终极目标并明确其相应的价值。知识本身固然是伟大的,然而奋斗的价值却无法从它那里获得证明。
如此这般,你还质疑爱因斯坦的宗教观念吗?我不禁奇怪,那些肯拉牛顿做同盟的信徒们,怎么会撇下爱因斯坦这个更现代的大虎皮呢?更迷惑我的是:在这样一个大科学家的脑袋里,怎么还会有神神鬼鬼的位置呢?难道,我们这种执拗的一根筋的家伙,真的彻底的错了吗?
分析一个事物,首要的任务,就是先定义这个事物,这是科学的方法,我认为,对于“真实”地“正确”地认识事物,这是好的办法。
什么是宗教?在我的观念中,宗教是信仰,但信仰不仅仅是宗教。只有相信超自然力量的信仰,才是我心目中的宗教。其他的,只是一种信仰。什么是超自然力量?这是个唯心的问题,信徒们把经书里所有的东西都视为自然,这是你的自然吗?所谓超自然,就是超出物理学定律或其他科学定律的东西!比如起死回生,比如纯粹精神和精神不灭,比如三个面包四条鱼喂饱了300大众,徒手一挥,海水就违反重力和分子间作用力让开道路,比如,只念“阿弥陀”就能“修成正果”!
所以,从这里,我觉的爱因斯坦的宗教,只是一种价值信仰。不知道这个19世纪出生的人带着朴素的时代烙印,还是这个聪明无比的头脑在故意的混淆事实。因为,到了今天,我才逐渐相信,人很难被被动改变,争论是没有P用的。尤其浪费时间精力打嘴官司,不如像柏拉图(或者是亚里斯多德)那样慷慨大方的给他一个银币,告诉他他对了,好天下太平,好皆大欢喜。
所以,我认为爱斯斯坦这里所说的宗教,只是一种信仰般的热情。至少,绝对不是鬼神!
什么鬼神?就是超出物理学定律的那种存在,比如无所不能,比如点石成金!嗯,我说的点石成金是说人家根本不屑于更改原子核内的中子质子和合外电子,意念所至,石头就成金了,那还需要考虑什么智能守恒!?too simple, sometimes navie
比如,这句:
我们处在一个唯物主义的时代,因此,只有那些献身于科学的人才是真正虔诚于宗教的人。
我觉得,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定会将全部精力放在对崇高的感情、思想和志向的追求上,而从自私的欲望中摆脱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宗教是人类需要长久不懈地坚持的事业,它不仅将这些目标和价值袒露给人类,还使这些目标和价值的影响得到扩大和加强
这何尝说的不就是道德!
证明“是什么”是科学的任务,而证明“应该是什么”则与科学无关。与之相反,宗教不能涉及各种事实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而只能评价、判断人类的行动和思想。
这样的观念,也是我不能赞同的,如同爱因斯坦自己说过的那样,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甚至,受千百万年前就沉积在碱基对里的时光的影响,应该做什么,也不是纯粹虚空的问题,那也是跟事实密切相关的东西。这个话题,我已经在短文“无中难生有”中做过说明,不再赘述!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以自己的形象将各种神创造了出来,并将超人的力量赋予这些神,从而现实世界就要受到这些神的影响。人们希望通过祈祷或巫术等手段,使这些神可以对自己有利。神这个概念通过不断升华,最终成了现在宗教里面的上帝观念。
所以我说,搞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是不信神鬼的,不然,他也不会说上帝掷不掷骰子的话!难道,无所不能的人还得听命于你发明的相对论?!
叔本华就曾说,很多人之所以对艺术和科学心怀向往,是因为他们觉得日常生活沉闷而粗俗,使之感到绝望、厌恶,他们想要摆脱反复无常的欲望,因而想要从日常生活中逃离。一个人若有修养,对自己的生活就总也不会满足,想要解脱,希望抵达由思维和客观构建的世界中。
注: 这话我不能完全同意,因为,我不是一个把日常生活过到了平均水平的人,只有这个及格了,才能说它沉闷和粗俗。但,我相信,这就是爱因斯坦所说的宗教吧!
在一切我们能够经历的经验之中,最美好的就是对奥秘的体验。对奥秘感觉迟钝的人同时也失去了惊讶的能力,他们无法看清周围的世界,与行尸走肉无异。宗教正是诞生于对于奥秘的体验。宗教感情的真正精髓就在于:我们认识到存在着某种自己无法感知的东西,感觉到了那种最绚烂的美丽和最庄严的理性。就此意义而言,我是一个地道的有着深挚宗教感情的人。
尤其说他自己有着深挚宗教感情的人,不如换成更容易懂的句子:这是一个有着深厚艺术素养的家伙。何必,什么东西都上纲上线呢?!何必,绕弯路去寻找更虚妄的意义呢?难道,不正是因为生命无意义,我们的价值观才不得不借助宗教和信仰来安慰自己吗?
空洞的言辞无法打动人心,并且对于理想的奢谈妄想很容易将人们引向毁灭。人格的形成,要依靠劳动和行动,而绝非对于道德的高谈阔论。
这也正是我不喜欢鼓吹超自然力量的那些宗教的原因,被这样的家伙蛊惑,不怪他们SB,是我自己太SB了!看新闻上说,有个骗子说自己是玉皇大帝的二儿子,为别人消灾骗了20万,我评价说,这样的周瑜黄盖,真是天作之合。这样被骗的人也好意思麻烦警察而报案?!你可以鄙视我是SB,但,我不是你那种SB。ok?!
末尾,爱因斯坦和泰戈尔还有一个对话,下面泰戈尔的话,也是我所喜欢的:
文学作品是在纸上书写的,然而,文学的实在性和纸的实在性迥然不同。如果有一条书虫咬了书籍,那就书虫的精神而言,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文学的实在性。然而,就人的精神而言,纸本身的价值却远远比不上文学作为真理的实在性。比如说,假如存在着这样一种真理,无论是在理性还是在感性上,它都跟人的精神无关,那么,人类作为一种生物,只要人的精神还没消失,这种真理就没有任何意义,这样的真理也就是不存在的。
这种信仰,是我所能接受的信仰,原因无他,仅仅在于:这首先是个事实,其次,这种预设,是个哲学拷问,而一旦成为宗教,就成为了固化呆板的代名词。感情上的向往,虽然自有其道理,但,跟真正的事实,可能十万八千里,至少,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此,说科学和宗教并不矛盾,说科学离开了宗教就跛脚,还不如说不离开才可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