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读多看多背
建议从报刊读起,文学作品还是有一定基础后再读,才会对文字有提高作用。
因为报刊是针对普罗大众,它尽量避免用生僻字,同时版面有限,文笔也会竭力精简,用最少最常用的字最准确地表达信息。
这是写作入门的关键。
虽然大家对官媒抵触,但目前各大官媒的社评都是极好的范文,推荐学习。
巴金生前把一本10万字的《古文观止》,花了几年时间全部背诵,就是为了通过读书提升写作能力,不牵扯视野价值观等问题,这里的“多看”应该是“多次看”而非“多种看”,这就像一个大学生学一个专业几年就能毕业,而贪多同时学几十个专业…
二、多写多练
写作没什么捷径。
不要想着我只要读的多,想的多,就能写出好文章。就像外语老师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学习英语最快的方式就是去美国住半年”,掌握了理论而不去实践,就是很多人说的“你懂这么多大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一个道理你没有亲身经历过你永远不知道这个道理有道理在哪里。
做日常文字训练的朋友没必要追求词藻华丽,先从达意开始。
每天100字开始,表达所思所想,先把简单的用熟练了。
写作很像唱K,要不不写,写熟练了,就会成麦霸,就会越来越喜欢写。
经历使人成长,挫折让人成熟,不要吝啬你的笔墨,也不要想着处女作就会成为成名作,确实有,但不是你。
写,不断的写,只有写出来,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再通过阅读和思考来提升自己,再写,再读,再想。
当你什么时候,冲一杯茶,坐在电脑前,随便一个想法,随手写出几千字的文章,你也许会疑问:“网上为什么有这么多文笔一模一样的文章?”这个时候,你的写作风格已经与众不同。
三、多思多想
写作就是表达,在能够准确传达信息的基础上,读者被吸引的往往是作者的思想。
作者总是想太多的人。
如果有人教我们某种外语,却不教我们对应意思,就算我们能把一本厚厚的外语书全背诵出来又有何用?这就是典型的死读书,读死书,典型的鲁迅前辈笔下的【孔乙己】的读书方式。
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书中的理论再经典,也是多少年前的理论,少与现代社会接轨。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看了很多书,看起来还没有整天游手好闲的人有智慧。
读书读的不是字,读的是思想,作者写这本书想表达什么,写这段话想暗示什么,这句话结尾用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语气,要用做语文理解题的态度去读一本好书。
如果读书是为了识字,那不如看《汉语词典》和《牛津词典》来的快一些。如果读书是为了看个故事,那真的不如看电影电视剧更好一些,人类更倾向于视觉听觉感觉[这里的感觉是第六感,以大脑为感官,区别于五官感觉。当然还有更高级的第七感——预感]共用的交流方式。可叹大部分人读书都是读个故事,确实从故事中能学会很多哲理,但少有益于写作的提升。
四、大胆表达、耐得住寂寞
写好的文多给人看看。
读者给予的反馈是最直接的。
写作是苦活,因为你有再好的想法,也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写,而且这条路上只有你一个人。
写作到了最后,终究其实是取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