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孩教务都是从娘胎里抓起的,给孩子们隔着肚皮讲故事、听音乐、和他对话……可怜天下父母心,一切都为了宝宝出生后聪明可爱!
小Q对于知识的初体验,是比较晚的!那时候农村里大多数家庭都资金有限,即使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够整个学期的学习用品,但是一毛钱也要精打细算。上学很晚的孩子对对读书学习的认识是从那些年长的哥哥姐姐们,还有父母的儿歌故事里知道的。
小孩子天生是顽皮的,小Q有个大三岁的姐姐,姐姐每天回家做作业的时候,都要把家里那个木头做的,由于年久已经发黑的小圆桌搬出来,拿一个小板凳,爬在桌子上,语文数学作业摆出来,开始写作业。
小Q看着这些奇怪的东西,脑袋很是好奇。很不解姐姐乐此不疲的拿着手里的东西在画了很久。于是她也模范姐姐的样子,拿起姐姐的书本和笔开始了“临摹”。
七八岁的时候终于对作业、课本、上学、学知识、老师等这些名词有了更多的了解。作业要完成,课本要上课用,老师很重的,我们上学是为了学知识,学习知识是很难的活……这便是小Q最初的理解。
姐姐背课文的时候,眼睛目视前方,好像在看东西,嘴里哼哼唧唧的。有时候小Q也会跟着哼,所以上学前她是会一些故事的,这也是一件让她骄傲的事情。
小Q上学后也开始了每天早读四十分钟的日子,那时候老师要求大声朗读,但是每个人可以读自己的,小雪二年级的时候小Q就和同班的周冰同学开始了学习比赛。例如比赛读书,谁能够找出更多的读书方式,那时候大家对音乐有一点了解,把音乐基本理解为唱歌。所以课文都是用熟悉的歌曲唱出来。每个人唱一段文章内容,然后进行评价。
前后桌四个人小团队就把四十分钟唱歌似的唱完了!到最后大家都觉得自己很有才,炫耀似的告诉别人我们的唱书故事。
新鲜的一切对于孩童时代的小Q都有些巨大的吸引力,最初的好奇也许是未来喜欢或是兴趣爱好的种子。无论什么年代每个人对新事物都有自己的诠释和态度。那年唱书的他们,也为自己的“发明”开心到起飞。
岁月不曾老去,老去的是心,是心中消退的热情!永葆一份不老之心,发展享受生活的多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