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强调下上一篇文章的思路及观点。
首先,日用品相关标准里所规定可使用的化学成分中,基本查不到有直接的致癌性。
所以如果有人轻易的说某某正规上市的商品含的某种物质有对人体的致癌性,就要谨慎判断了。
其次,很多成分虽然无法确定是有致癌性的,但是放到十年甚至几十年的长期尺度来看,其安全性依然是未知且难以确认的。
进而,既然这个问题连那些科研工作者都难以解决,我们可否绕过这个问题。
那么是否有比较轻易能够确认其安全性,而又经过长时间考验的物质。
有——千百年来能够当做食物的植物。
所以我的选择标准就是,把现有的日用品中的化学物质用从植物中提取的物质及其发酵或合成物质全部替换,也就是说,除了水之外,没有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化学及其合成物质,即非化工日用品选择标准。
标准即原则,当我基于“非化工”这个原则去观察各大超市的日用品专柜,惊呆了,多数高端超市中,一个符合“非化工”概念的都没有,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充斥着化学品的时代。
为了更加有统计意义,我去了国内最火的母婴电商网站某芽。
搜索“洗手液”,按销量从高往低排列,结果如图所示。
然后,选出排名前50的品牌,进行成分分析。
从这些不同品牌洗手液的成分表如下。
从成分组成上来看,这些产品里面依然没有一个能够满足我所说的“非化工”概念的洗手液。
那么为什么要看成分表:
因为这是我们作为消费者唯一且有效的能对这些形形色色的产品进行判断的途径了。
而商家的套路是这样的:
A、不明确说
如下图:
很简单,如果某个产品的产品介绍网页中,没有给出包装后面带有清晰成分表的那张图,那么这个宣传是不够诚意的。
B,以偏概全
宣传页面中,主要成分这一项只写植物成分,而这些植物成分只占其产品总成分表中排在最后几位的很小一部分。
而实际商品的背面是这么写的。
把排名最靠后的母菊花提取物和墨角藻提取物变成了排在第一、第二位的甘菊和墨角藻。然后,月桂麸燕麦氨基酸钠变成了燕麦,而且在可看到的宣传页中只写了这三中物质。而这样的标法,目的很简单,就是给人一种“哇,植物成分啊”的感觉。
而实际上里面的“烷基葡糖苷”是真正的世界公认的绿色表活成分,由天然脂肪醇和葡萄糖合成,非常健康。但是对于不懂或者不甚了解的人,可能反而觉得这是不好的化工产品,而商家也就是利用这一点宣传,只说顾客认为哪些东西好,然后对这些点进行整理加工。
可以去某东或者某猫的商城中搜索“洗手液”,看一下就会发现,大多数都符合以上描述的这种情况,对比起宣传说法和成分表,肯定会有一种“满满都是套路”的感觉。
进而,可以看出,如果真的是某个品牌的某个商品加入了某些非常健康的植物成分,放心吧,他们一定会清晰的明确的把这些东西写在成分表里,比如像上表中的“金盏花提取物、墨角藻提取物、母菊花提取物、枸杞提取物等”,所以不用担心会错过那些真正用了天然植物成分的产品。
那么,既然洗手液的市场总体是这种状况,我们个体的意志又无法改变商家的宣传手段,为了能生活的更健康一点点,就只有自己先有一些基础的判断,让自己不再用看起来好看或者闻起来好闻来作为选择的依据。
第一,明确我们将要买的洗手液的成分,即能看到成分表。
第二,查成分
先看一下大家自己家里现在正在用的洗手液,如果感兴趣的话,比如家里有儿童、孕妇要勤洗手的,可以观察自己家洗手液的成分表,别怕麻烦,去查查每一个成分,都是什么东西。这样就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第三,有无植物提取成分
现有的洗手液产品,所带的植物提取成分,多数是为了宣传噱头,真正碰到利用植物成分特性实现产品功能性的,一定要记住。
这里有一个关键,就是判断加入的植物成分是为了宣传其有了植物成分还是真正利用了这种成分所真正拥有的某种特性,如果只是在成分表的末尾有一个或者几个植物提取成分,那么基本上可以判断是“搞噱头”的了。
第四,主动的扔和选
如果发现家里在用的产品里确实是充满了各种名字奇怪,查都不容易明确来源和特性的物质,果断就扔,毕竟长期来看,它是否有影响,谁也说不准。
然后以上所述这个简单的方法,如果有小伙伴去各大商城或者去那些“高端超市”,辨别一下这些上市的洗手液,如果真的碰到那些纯植物型的,同时也希望能推荐给我。
说到这里,我自己确实用这个方法找到了一些产品,有的接近符合,有的竟然能严格符合我的“非化工”标准,自此,我把其他的洗护全都扔了。
但是,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说是什么了,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下交流。
我的目的是跟大家分享,我对这些日用品是怎样的一个认识,希望大家有一个独立判断的能力,尽量降低那些可能的危害对自己和家人产生影响的概率。
我是甄植,一个死磕品质的搞事者。这里有关于“生活和成长小品质”的方方面面,欢迎交流。
不品质就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