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中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这样解读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不采取特定的学科框架与内容,特色是重视课题性、主体性,旨在让学生探究通常在学科教学中难以学到的、牵涉诸多学科内容的课题,并在解除自然、社会现象的同时,获得丰富的直接体验。
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以下特性:
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知识体系的学科界限,以学生经验、社会实践、社会需求等系列问题为核心,以主题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它特别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它转变了那种单一的知识传授的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调查、访问、考察、服务、操作、劳动实践、技能实践等。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对实践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学生通过动口、动手,通过具体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
活动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依据教师指导下的个人和小组的活动来完成。当然它决不等同于课改以前的课间活动,因它作为课程有目标、有要求,自然必须有起点、有过程、有结果。
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面对学生整个生活世界。其目标、内容都具有开放性。强调是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表现,其活动方式、过程、结果及评价均可有开放性。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摆脱“象牙塔”的制约,走向社会、走向真实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主动开展问题解决式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态度,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而作为教师,则要善于发现、发觉身边的特色文化背景、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使更多的闲散资源能与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联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程既务实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