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潘少侠的领读下,用21天时间读完了《思考,快与慢》,到了该写读后感的时候,输出对我来说真是件很头疼的事,总觉得书中的精华难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对于写作也没有很好的逻辑结构,这是今后要练就的一个硬本领,需要刻意练习。不管好坏,今天硬着头皮先酝酿一篇。叶老师不是说吗,烂开始,好发展。
本书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现今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因对判决和决策制定的理性模式提出挑战而荣获2002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研究打开了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以及行为经济学的新局面。本书就是他50多年研究和思考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作者在书中主要讲述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
常用的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
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针对大脑系统1、系统2的特点,作者指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相信自己的直觉,什么时候不能相信;指导我们如何在商场、职场和个人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不同技巧来避免那些常常使我们陷入麻烦的思维失误。
本书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的是通过双系统进行判断与作出决策的基本原因。这部分内容详细说明了系统1的无意识运作和系统2受控制运作的区别,并且说明了系统1的核心,即联想记忆是如何不断对世界上所发生的事做出连贯的解释的。
第二部分对判断启发法的研究做了更新,阐明了很多心理效应。
第三部分描述了我们大脑有说不清楚的局限:我们对自己认为熟知的事物确信不疑,我们显然无法了解自己的无知程度,无法确切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
第四部分的重点是在决策制定的性质和经济因素为理性的前提下探讨经济的原则。
第五部分是近期研究中关于两个自我的区别性描述,即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两者间没有共性。
通过阅读了解了大脑思考的机制及大脑思考机制引发的一些心理效应和直觉缺陷,感觉收获满满,精华实在是太多了,下面就说说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点吧。
首先通过阅读我了解了到一些人能做到“延迟满足”的秘密 :他们能够把注意力从诱人的奖励移开。忍住了诱惑的孩子在认知任务――尤其是高效的重新分配注意力方面的控制力更强。智力水平的区别也随之出现,在4岁时表现出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在智力检测中得到了更高的分数。研究发现,注意力训练不仅能提升孩子的执行控制能力,而且他们在智力测试中的笔记成绩也提高了,这种提升的状态可以维持几个月不变。由此说明家长的教育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这种能力,我们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注意不要无意破坏孩子的注意力,并可以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
当你用嘴咬着一支铅笔,你并不知道自己面部呈现微笑状,但这种微笑的状态,就会启动你“高兴”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为笑了所以才开心。这种对行为和情感不知不觉间被他物启动的现象,就是启动效应。启动效应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它的连贯反应提示我们,常见的动作会不知不觉影响到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如果我们每天早上出门前,对着镜子做出微笑的动作,充满正能量的进行自我激励,是不是就可以让我们一天都保持美好的心情,积极的状态,有能量、有活力呢?
同一信息的不同表达方式,常常会激发人们不同的情感,这就是框架效应。举例来说,假设某有人生病,决定要不要动手术:
如果采用了手术治疗,90%可能会治愈。
如果采用了手术治疗,10%可能会失败。
它们描述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前者比后者让人更觉安心。明白了人们的这种心理效应,在生活中就要善用框架效应,营造更容易获得肯定的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种很普遍、随处可见的现象,就是锚定效应。人们在对某一未知量的特殊价值进行评估之前,总会事先对这个量进行一番考量,此时锚定效应就会发生,它使得估测结果和人们思考的结果很相近。了解以后我在孩子身上试了几次:“宝贝,小钟琴曲谱敲5遍还是6遍?”他高兴的时候至少会选择6遍以上,不乐意的时候也会选择敲5遍,便不再出现敲不敲的问题,还挺好用!细心回想在以往的购物过程中也常会被商家锚定,当商家说出某一个价格时,即使我们讨价还价,还回去的价格也离预订值不远。很多锚定效应是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的。了解锚定效应将对我们生活、特别是营销活动中怎样使用或抵制有所帮助。假设某一重要谈判中的数字对自己有锚定效应,就要有意识地调动系统2去分析、辨别,得出真正合适的数字。
对峰终定律的认知使作者获得了诺贝尔奖,它是指我们对一件事物的记忆仅限于高峰和结尾,事件过程对记忆几乎没有影响。 而且这种评价会影响到我们的下一步决策。 书中通过两名病患经历的痛苦的结肠镜检查数据显示,检查过程长但停止后借故停留几分钟不是很疼的时候再结束的患者B,比经历时间短直接结束检查的患者A更愿意接受下次检查。这种现象揭示了过程忽视、仅记忆高峰和结尾的峰终定律。比起细水长流的幸福来说,人们更偏好享受短暂却强烈的快乐;对于长时间但较轻微的疼痛,人们则更害怕短期、强烈的疼痛。若某件事情的结局不好,即使其过程是长期并且快乐的,我们也会忽略掉。记忆自我对过程的忽视、对峰终和结局的重要性的夸大,以及对后见之明的怀疑共同运用,歪曲的反映着我们真实的体验。
作者告诉我们这样的事实,就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常被记忆自我误导,我们可以通过更好地利用经验自我,记录时时刻刻的点滴真相,来为自己的感受和决策做更好的选择。
总起来说,这次阅读《思考,快与慢》的感受让我印象深刻。开始阅读没几天就感受到了压力,每天的阅读量篇幅很长,案例很多,采用的数据说明逻辑也很复杂,即使逐字逐句读也不好理解。最困难的几天在读的时候头痛啊,好像脑袋都僵住了;更焦虑的是近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职称考试,为了完成阅读打卡活生生的把精力都占用了!很想放弃,可又厌恶损失,放弃等于承认自己失败,心有不甘啊!幸好群主这时出手,指点我们更换思维、跳出细节、把握大的逻辑来阅读。有时也围绕打卡问题入手阅读,渐渐的感觉越来越顺手,每次读完都有一种战胜自我的成就感,同时阅读伙伴们的打卡内容也让我有很多收获,以至每天排程要事顺序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先完成它。
现在回想这次阅读打卡的感受,还是充满了挑战和喜悦,若让我再次选择,我想我还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