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贵阳阴阴的,天气预报说是19-26℃,感觉很闷热。
据说在很多地方,夏至的风俗是吃面。于是,中午我放弃食堂,走到一站外去吃了一碗面。自欺欺人地没有点油大的肠旺面,无视辣鸡面上仍然漂了厚厚一层红油——还是很愉快地吃完了。
第一次对二十四节气有印象,是小时候看《红楼梦》里薛宝钗的冷香丸。查了一下,是这样写的: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
这种矫情的美深深震撼了我。
书上说一两年就得了。我随后关注了一下,发现雨水不下雨,小雪也不下雪,当时心想:幸好我没这病,不用干这件麻烦的事。更是隐隐地觉得:什么二十四节气,哄鬼的嘛!
一直到工作后的一天,同事随口一句:这节气真的有道理,你看,立秋后,早晚就凉了。
真的有道理吗?或许吧。
做彩信编辑时,整整一年里关注着每一个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二十四节气有没有道理我不知道,但是够好玩的。农耕文明下的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有“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春分要竖蛋立夏要斗蛋,当然,还有“冬至馄饨夏至面”。反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什么时令就做什么事。不像现在躲在格子间空调里的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四世同堂》里面有位老爷子,在他心目中,每个节日或者节气旁边都贴着几张红字(或者是小抽屉?太久记不清了),比如中秋节旁边就贴着月饼、赏月,端午节旁边就贴着粽子、划龙舟。有吃的有玩的,总要吃到玩到了,这个节才过好了。这就是传统的中国人的习惯。
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生活无聊了,终于对节气就开始关注,开始身体力行了。冬至不吃狗肉,怎么也得来顿羊肉吧!这一样一样的吃的喝的玩的,标注了一天又一天的不同。在自己营造的仪式感中,慢慢走向岁月尽头。
我们可能永远做不了,也无需去做什么冷香丸了,但是夏至,可以吃一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