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想写爆款文,却不知道如何下手。
花几个小时也憋不出两句话,心头那个着急没有人知道,想放弃又舍不得曾经的坚持。
我们常抱怨书读得太少,输入不够,不能引经据典,也不能妙语连珠。
干瘪瘪的话,道理还能一套套。仅仅是道理,又有多少人愿意读呢?
每天的生活,要么是办公室,要么是厨房,要么是教室。几点一线,单调乏味。
不同的日子,却是相同的生活,哪有啥素材可写,更别提讲什么故事。
每天我们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讲好故事,影响他人,在字里行间阐明道理,这才是水平。
《你的团队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分享了三个讲故事的方法,分别是找准故事来源、注重感官体验和不同视角审视。今天,我想谈谈故事来源的问题。
原来,讲故事需要学习,素材需要挖掘。
故事就在身边,比比皆是,关键是你有没有留意。
比如:坐高铁回老家参加婚礼。一路见闻,处处有变化,每一个变化都是一个选题;见到多年未见的父老乡亲、亲戚朋友,拉家常聊改变,有好多讲不完的话。特别是婚礼的主角,他们又有怎样的故事?
从未打算回家到一个念头闪过到买票失败到顺利回家,这又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历程?火车站义工给了我很多的帮忙,感激他的同时,很遗憾没来得及听他的故事。
重读《非暴力沟通》,给了我很多的感悟。当我们明白表达自己和倾听他人如此重要,但真正挑战来的时候,我们很少去理性地觉察。
今日行动营的话题是,从谁身上学到最多?我不假思索地想到了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他年轻有为,按《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所说,他实现了从依赖到独立到互赖的转变,他就是那个可以写的“关键人物”。
以前,我也老是认为没有可以写的素材。当有意识地去挖掘时,一天的生活像过电影一样重新播放时,那些见过的人,说过的话,经过的事,不管是喜还是丧,都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从自己最熟悉的那个点开始,从写自己开始,从自己的家人开始,从晨起开始,从一个梦开始。每一个人,每一个片段,都是故事的源头。
不要等到一切准备好了才开始,最好的开始是现在。让文字先飞起来,仅仅是5分钟都好!一旦开始,很可能停不下来!
讲好故事,先找准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