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地本静,先有静而后有动。万物生于动,而动生于静。无动则无万物,无静则无动。
夫万物本静,日月无声而自行,江河无言而自流,草木悄然而自发。万物者,生于静,止于静,物不长存而静长生。
故静者,天地之性,万物之旨也。从之则生,逆之则亡,古今一也。
蚁鼠之流,终日躁动,故命不久,
海中有龟,喜静少动,故寿长久。
上古之时,人少欲亦少事,心中所安,唯静而已,是以少疾多寿,长命非难事。
中古之时,人少欲而多事,心中所安,唯争而已,是以多疾而短寿,长命非易事。
今古之时,人多欲亦多事,心中无所安,忙乱无所止,是以多疾而难寿,命非命矣!
人之所本,性之所终,唯静尔。
人之一世,修养身性之旨归,在于养静。
凡静之在于人,非死气沉沉之态也。观其自在悠游,内外皆安,发乎自然,止于性情。此番情态,是为静态,似此之人,即为有静气之人。
有静气之人,简而专,不事浮夸,不营外而营内,志闲心定,不争小巧而求大慧。故少欲少灾,福多寿长,不在话下,
近世之人,务以出人头地为要,事以喧扰浮华为业,损形劳神,意乱心摇,争一时之胜,求片刻之欢,不知所止,不知所终,知静者少,知养静者少之又少。有静气者,难觅一二。
前之所言,非贵古而贱今,亦非抑人而崇己,句句所言,皆出本心。
实是养静,乃为人第一要务。
淡泊可明志,宁静才致远。静者,在心不在形,人心浮动,养静之路,任重而道远。
静之心,非由天赐,而在人修。修行即修心,修心即修静,静之心,在于修。
过风雨,踏艰辛,历世事,经纷纭,不败不馁,不怨不愤,凡属过往,皆作平常,是为得静心。
有静气必定有静心,有静心未必有静气。二者之别,在于养性。
草木所生,曲直各异,在于自然。
人之所成,性情不同,在于陶染。
近朱赤,近墨黒,近静者性静,近动者性动,养静性勿要养动性,性静则少惧,少惧则少欲,少欲则难为纷扰所动。
有静性方守静心,有静心乃持静性。心性皆得静,言行之中,自有静气。
乱曰:有静气者本佳良,莫把此生度仓皇。邀卿共赴江渚上,不问沧桑,邀卿与我赏夕阳,时光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