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0日,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如期而至,今天是中国第37个教师节,祝所有的同行、同事们节日快乐。
在我工作了8年之后,不忘的初心就是一如既往地寻找“宝藏之书”,因为从阅读中获取成长的养分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技能,它能够赋予我一些新鲜的视角,拓宽我的视野、纠正我的芥蒂、牵引我的方向。
那么工作以后,读书会不会被上班族视为一种为难自己的活动呢,老实讲,这是一个让许多人觉得无所适从的灵魂拷问。
中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如果理想社会里有不好的东西,我们就要运用教育力量去改造它;至于优良的虽在这社会之外,也要努力将其吸收进来,教师的生活就是艺术生活,教师的职务也是一种手艺,应当亲自动手去干。”
我在上周刚读完一本新的好书——《晚熟的人》,2020年8月1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莫言先生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新作品,《晚熟的人》荣获了2020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之一。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在《晚熟的人》里面写道:“有一些人,青少年时期很胆小,但是后来胆子越来越大;有一些人,青少年时期胆子很大,但是长大以后胆子越来越小,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区别。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这样的奇妙,无论多么密的网,也有一些鱼钻得过去;无论多么高的山,也有一些鸟飞得过去。”
人类或许没有理由把自身听说写读的特殊天赋给荒废掉,灵感的迸发和碰撞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诱惑,令创作者爱不释手。
2021年7月25日,我们中国世界遗产的提名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迄今为止,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38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项——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发自内心敬佩的,因为里面融合了中华五千年的人类智慧,它们在面临特殊历史阶段的困难时,给予了我们无法忘怀的启发,而文化艺术也可以成为与世界各国沟通的新方式。
瑞典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说:“工作在哪里,生活就在哪里。”
我起初认为工作和生活是能够轻而易举地分开来谈论的,如今要实现两者的分门别类确实是困难的。
但是我自己有一个很清晰明朗的观点,那就是工作和生活是可以在相隔一小时车程的两个不同城市,不一定非要把工作和生活捆绑在同一个城市。
信息技术快速变革的社会,对人们的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在混沌和杂乱中寻求到适合自己的道路,我们开始要适应在各种“U盘式生存”的模式下活灵活现。
如果能够找到新的语言方式去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意向,已经是一种很强的“当代工作能力”,工作成为了当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著名青年作家陈春成在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的《竹峰寺》里面写道:
“心野掉了就念不进书,就没心思干活,就只适合日复一日地坐在野地里发呆,在黄昏和夜晚的缝隙中一次又一次地消融。你就很难再回到真实的人世间,捡起上进心,努力去做一个世俗的成功者了。因为你已经知道了,在山野中,在天一点一点黑下来的时刻,一切都无关紧要。知道了就没法再不知道。”
90后作家陈春成的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于2020年9月出版,荣获《亚洲周刊》2020年度十大小说、豆瓣2020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No.1。
金庸先生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青少年时期,我热衷于观看金庸先生所创作的一系列经典的武侠剧——《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也比较容易体验到天外飞仙的小乐趣。
而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依旧保留着小虎队的经典唱片,很喜欢苏有朋的《珍惜》、吴奇隆的《转弯》。
2010年央视春晚小虎队再次聚齐时,三人合唱的《爱》《青苹果乐园》《蝴蝶飞呀》以及重新回看小虎队解散时三人合唱的《放心去飞》《红蜻蜓》,这种回旋式的青春气息时常让我热泪盈眶。
如今再次碰到自己心情状态不佳的时候,这些经典歌曲还是会给予我特殊的抚慰力量。
当然,我也会在喜马拉雅APP上听一些有助于夜晚睡眠的钢琴曲,例如,中国内地著名的钢琴教师、作曲家、制作人——赵海洋的《夜色钢琴曲》。
它瞬间就会让我沉静下来,尤其是工作比较疲倦的时候听一听催眠钢琴曲,在隔天一觉醒来之后,我全身心又都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重新燃起对生活的一些期待。
麦克卢汉有一个著名的“媒介即隐喻”的论断,旨在表明媒体以一种隐蔽而强大的力量来“描述现实”,其特定的形式总是偏爱特定的内容,每一种媒介都会给人类带来一种符合其自身隐喻的标准,最终塑造整个集体的文化记忆。
假如人生真的是一帆风顺当然很好,但我一直都接受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客观事实,倾尽全力去做一个优秀的普通人就是我的理想生活。
不要害怕悖论,尽管它会成为我们避之不及的难堪,但它好歹也是我们获得珍贵之物的一种契机。
长寿时代的工作和生活将迎来许多个不同的奇点,我们或许可以看看未来会发生什么。
2021年,我花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这本书。
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加纳罗和迈阿密大学教授——特尔玛·阿特休勒合著的人文学通识读本:《艺术,让人成为人(第10版)》,它是我们在现代科技统治世界时代下的一种人文关怀,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大限度的释怀,工具理性和工具价值只会让人的姿态变得越来越僵硬。
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梦想会被压弯,苦恼无济于事,生存却仍需继续,这样的宿命也是我们现代人的宿命。
2021年正式进入后疫情时代,大多数人都会遇到一个困境,会面临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的困境,那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跟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进行有效且通畅的对话。
有一次我在街道上碰到了一对情侣正在面红耳赤地争辩,女生对男生说:“我实在是不知道还能再跟你说些什么,你去看看《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吧。”
《你好,李焕英》是由贾玲执导,贾玲、张小斐领衔主演,刘佳、沈腾等人主演的奇幻喜剧电影,该片于2021年2月1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截至2021年4月10日,《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票房是54.13 亿元。
当人们需要通过观看一部特定的电影或者一本书来完成对话时,这恰恰说明一点,趋势认知和自我行为已经发生了无法避免的巨大割裂,大多数人正在丧失面对面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修复裂痕的意向,而艺术需要的天赋和机遇又并非是所有人都具备的。
当自己的能力、精力不足以负担自己的理想,形成了透支,透支就会让人累。
这时候人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需要迟钝一下,认为无论发生什么都没那么重要。
这样才能缓和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透支,进而也就形成了一切都不想参与的感觉。
这有点像“沉默人格”,“沉默人格”的定义是:“这类人,大多有足够的情商理解人脉与交际的重要性以及知道如何‘正确’的交际,但却都无法在生活中施行。”
其实仔细一想,这些“沉默人格”的人只需要在工作中能实现你最低的生活要求就足够了,比如每个月能领到保证一定生活品质的薪水,不思虑太多,这样你才真正会有心情和时间去陪伴家人。
保持清醒的判断力,克制住多余的抱怨,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许才有机会去改善自己的现状。
沟通在当代社会开始变成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于是人们开始在艺术中去寻找和躲藏,或者通过消费和娱乐来进行止痛。
速朽与苍老瞬间降临,当令你快乐的一切不能再令你快乐,当令你悲哀的一切不能再令你悲哀,甚至激怒你的一切不能再激怒你的时候,这就叫做苍老。
杨绛在给读者回信解答其人生困惑时曾经这样说道:“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的太多!”
阅读能给予人类很大的进步空间,从言谈举止、传承经典、扩大视野、开拓创新、重塑价值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地提升。
2021年,我依然像过去一样,每年都会认真挑选20本新的好书来阅读,今年运气也真的算是好,恰巧遇上了能够让我连续读完的5本好书,那就是中国著名作家、评论家——唐诺先生写的《文字的故事》《重读》《阅读的故事》《尽头》《声誉》。
唐诺先生一直过着现代都市隐居式的读书生活,他在作品中展示了让人感到敬畏的苦行僧模式,他以有涯的阅读之身,面对着无涯的阅读之海。
唐诺在《阅读的故事》中写道:“今天,读书大体上仍被设定为一件自明的好事,读书的念头仍被当成是生命中起劲的善念,旅行是耗时而且昂贵的,而阅读是最廉价最方便的旅行方式,是异质世界最有效的召唤魔术,是最快速把世界转变成家乡的方法。”
在当今社会信息与人工智能双驱动的新时代下,每一个兴奋点突然出现时,你会发现大多数人都会像风暴一样涌过去,但是风暴之后寸草不生。
我想起《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他起初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跑步,只是觉得想要跑一下,于是他就真的跑起来了。
有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要跑,他只用他母亲的一句话来回答跑步的理由,“要想往前走,那就得忘掉过去。”
阿甘在整个漫长的过程中跑得是那样的无欲无求,却也是那样的果敢有力。
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场奔跑,都似乎透着一丝无奈、失望,可是跑着跑着却总能够寻找到那些无声的支援力量。
我们需要建立富有科技创造力和人文价值的思维模式,我们需要去发现多元化趣味的文化绿洲,这些文化绿洲会共同抵御和抗衡这些信息风暴和干枯的沙漠。
假如每一个月份都能发现中国不同领域的新知识,或者得知中华古典文化的新突破,我都会倍感荣幸,因为这代表着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和科技的创新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根据新华社报道,近日成都市锦江区的大观堰公园内,一群小朋友在湖水里发现了一种五角硬币大小的水母,经专家辨认后发现这是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
被列为濒危物种的桃花水母是一种原始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它最早诞生于约5.5亿年前,被喻为生物进化研究的“活化石”。
在2021年9月9日举行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上,公布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号坑、四号坑阶段性的重大考古成果。
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又有了新的重要收获。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最新的发掘成果,考古学家们重新发现了完整的金面具、青铜“神坛”、神树纹玉琮、象牙等重要的考古文物。
玉琮在古代作祭祀用,外方内圆,起源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通天神树”确切地证明了几千年前三星堆的中国先民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就已经能和不同的文明形态进行交流,这印证了中华文明多元化融会贯通的历程。
三星堆遗址的五号坑、六号坑、七号坑、八号坑也陆陆续续地出土了一些金器、铜器、玉器等重要的考古文物。
五号坑出土的较为典型的有金面具、鸟形金饰、橄榄形玉器、圆形金箔、玉珠和云雷纹牙雕等。
六号坑出土了包括“木箱”在内的两件木器以及玉刀1件。
七号坑目前出土近似完整的典型文物包括带黑彩铜人头像、鱼形金箔片等。
八号坑提取的典型文物包括青铜神兽、小型铜凸目鸟身人像、金面具、玉璋、石磬等。
这件金树叶质地做工极好,三千年后仍然熠熠生辉,这也足以证明了一点,中华古代文明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睹物思人、以人为本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后辈们继承得最好的品质之一。
2021年6月17日,中国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与世长辞,享年100岁。
中国百岁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从事文学翻译六十余年,他将西方名著《包法利夫人》《红与黑》《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翻译成中文,并且将唐诗宋词以及《诗经》《楚辞》《论语》《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等翻译成英文、法文。
2010年,许渊冲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许渊冲说:“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世界的美,这是世界的乐趣,也是我翻译诗歌的初衷。”
我看到这篇报道时,燃起了昂扬的斗志,我们决不能辜负前辈们付出的心血,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不要仅仅去做一个满足世俗的“好好先生”,当代年轻人真正要做的是倾尽全力交出一份新时代满意的答卷。
2021年2月1日在中国首播的《觉醒年代》和2021年8月9日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播出的《扫黑风暴》,这两部中国现象级电视剧的横空出世让我们得到了极其重要的启发。
《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它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的不同人生道路,以及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传统优秀品德再次彰显。
它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觉醒年代》里面有一句台词:“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会下跪。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肉体已逝,脊梁仍在。任何人都不能试图去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经济发展迈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新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幸福感、归属感得到极大程度地提升。
在今天2021年9月10日这样一个被社会赞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节里,我想起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说的一句话:“尽管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但它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
作者的职责就是要唤醒伟大的灵魂,它是全人类因为英勇牺牲而造就的辉煌,因为刻苦坚守而成就的当下,因为负重前行而开辟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