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咨询的一个女孩子,毕业两年换了三份工作。她对我说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天赋,做什么事情都不突出不优秀,害怕自己这样下去会被淘汰掉。
我告诉他,其实焦虑感也代表着我们对自己要求高,也许你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差。
天赋是什么?像杨丽萍那样的舞蹈大师,真的是很有舞蹈天赋,像冰心那样的文学家,也是有文学天赋。
但是对我们大多数普通人,天赋真的用的很好吗?
我记得我小时候,最大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舞蹈家。跳舞方面我确实是有一天天赋的,从小学到大学参加大大小小的舞蹈表演和比赛,基本都是领舞的角色。因为妈妈一句话:“跳舞是吃青春饭的”我就再也没了深钻的机会,没有再去练习。即便有天分,但是基本功不够,长大了再想成为舞蹈家,只是枉然。
作为舞蹈精灵的杨丽萍,每一支舞蹈都光彩照人摄人心魄,那是她从小365天不间断练习,每天跳舞跳到半夜,不断修正每一个细节才有的成功。
在工作中,我们要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在哪里用,就要在哪里学。
第一点:情景练习
创造共同学习的氛围。
因为教育方式原因,我们很多人学习外语的方式是看书做题,结果几年下来依然是哑巴英语。其实,如果能多创造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比如报一个外教班,选择一份和外国人共事的工作,甚至去国外呆一段时间,把自己融入到语言环境里学习效率会更高。
找到榜样。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只有向一流的高手学习,你才有可能成为二流以上的高手”。
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老师,也可以是公开课视频,或是经典书。在正确的引导下学习,能少走弯路、加速进步。
多情境运用。
知识是固定的,但具体怎么运用则是千变万化。练习是为了积累不同情境下的运用经验,而不是同一个情境下的简单重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不仅仅是从业时间久,而是积累了各种各样的临床案例。
第二点:跨越舒适区
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万小时法则」,它是说花一万个小时来练习,就能在大多数领域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但是练习的关键不是时间长短,而是练习方法。
一旦走出舒适区,过往的平衡被打破,我们就得及时调整,重新适应新状态、达到新的平衡。
我曾经学过两年的瑜伽:
很多人第一次接触瑜伽,并没有所谓的舒适感,只有一个字——痛。
刚开始的几天或者一周的时间里,你会身体疼痛。但是一个月之后,你会发现疼痛感慢慢消失了,因为身体在随着运动而灵活起来,这些痛的地方也打通了。以前的疼痛或者身体不舒服全都不见了,身体的体式练习也和呼吸成为了一体,肌肉慢慢柔软,身形逐渐挺拔,越来越优雅。
其实,练瑜伽跟人类的某些生理阶段何其相似:小时候换牙,要经历乳牙脱落的痛苦;少年时长个头儿,要经历骨骼拔节的痛苦;成人后经历第一次亲密接触的痛苦……
第三点:保持动力
刻意练习离不开长期的努力,但让自己苦逼的事情都很难成功,保持动力才是关键。
动力可以来源于兴趣,也可以来源于意义。
比如为了追求喜欢的男神/女神,坚持运动让自己瘦下来;或者你要考上CPA,成为一名会计师。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其价值和意义,有这样的动力驱使,便不需要什么刻意坚持,而是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想保持动力,要么是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要么是强化继续前进的理由,可以总结为两个小技巧:
1消除障碍。找出那些干扰你练习的事情,想办法把它的影响力控制到最低。比如在学习的时候,总是想分心玩手机,那就把手机拿到够不着的地方。
2设置小目标。 把漫长的旅程分解成一些小目标,每次都精神高度集中,专注于当前目标,每一次通关后,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这样,练习的过程也能像玩游戏一样令人上瘾。
刻意练习的3个方法重点:分别是情境练习、跨越舒适区和保持动力。你如果做到了,你也能成为一名卓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