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打开《我是猫》时,是一个苍苍的下午。
没有奶茶也没有阳光,风在外面和薄薄的一层云相映成趣。
要说是小说,当我初次阅读时,实在是难以以一个正常的小说视角来阅读。他比普通的小说相比,似乎缺少了所谓故事发展、矛盾冲突与跌宕起伏——它太平淡了,也太琐碎了。似乎就是对着猫的生活的一次次简单而碎片化的描摹与写生。他用着“形似”意识流的随性写作手法,却又用这只“没有名字的猫”,将无数个碎片给奇妙地串联在了一起。这实在是不可思议。
这只猫,生活在教师苦沙弥的家中,看似是一支普通的猫,却有着人一样的思维。这只猫很富有哲理,语言精辟。夏目漱石在描写猫偷吃年糕年住嘴巴的场面时,一方面夸张地刻画了猫儿拼死挣扎的各种滑稽动作,一方面又述说猫儿在这过程中四次发现的真理。这短短的几百字篇幅,将一只猫偷吃年糕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的惟妙惟肖、难辨真假的同时,又让人捧腹。
在它的眼中,人类是怎样的呢?主人苦沙弥现实、遇事不爽快、心情阴晴不定。他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这只猫嘲笑了主人的虚荣心、自负心、及知识分子的种种怪僻。另外一位常来住人家做客的迷亭君,他是个玩世不恭的人。每次来都要大大地吹嘘一番。还有寒月,讲究情趣,却不善于处事,研究些无聊的“知识”。而这只猫就在旁边一边听着,偶尔又来几句让人捧腹的腹议。
在文章最后,这只猫跌进了水缸里,在经过一番努力而无果之后,平淡地结束了它的一生。伴随着最后一句“感激不尽”,文章也以此戛然而止。
我突然开始想要思考,何谓生,何又谓死。这个问题实在太难回答了,又似乎和文章无关。但是在这个仿佛水到渠成而又突兀的“猫之死”事件中,“生与死”似乎触手可及。
我关上书时,是一个苍苍的夜。灰青色的天,和路旁的灯辉映,风还在吹着,仿佛把灯影也吹动了。风的尾巴卷起地上的树叶,或许夹杂着来自远方的复杂气息,又吹向了更远的地方。灯光下空旷的大街上,树叶的影子在晃动着,一时竟鬼影幢幢。
我兀地想起了萧红说的这句话:“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那些我将要见的人,都会成为我的朋友。”
这只猫就在这本厚厚的书页里,蓬勃地生活着。无所谓翻到书的哪一页,也无所谓谁在阅读;那些它要去的地方,再翻一页就能看到;那些将要见到的人或猫,也会被翻到上页。而当这本书阅读完了之后,你也许会感触或激动,却说不出它的名字或由头来。
因为,这就是一只猫而已。它在水缸里无人而知,也在水缸里自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