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是从玩游戏这件事情中引发的对工作的一些思考。以两则大学生活小场景开篇,并以作者的思考结尾,谈到了兴趣,人性,以及游戏与工作的共性。但愿能对你有一些帮助。
大学同学张生,大学时期和我同一个宿舍,非常迷恋网络游戏,一款游戏在他手里总是能玩得比别人好,也正是受他的影响,我也慢慢的喜欢上了打游戏。
为什么说他是迷恋的,而我只是喜欢呢?说几个场景你来分析分析是不是这样!
1
我们那个时候读大学,没有早自修,正常上课是8点。但是由于是冬天,天气比较冷,所以基本上每天早上大家都是能多躺一分钟就绝对不早起。我通常7:40起床,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洗漱,然后再用10分钟的时间去吃早餐,然后再用5分钟的时间去教室,因为教室与食堂较近而离宿舍较远。
张生不是这样子的。他通常7点钟起床或者再早半个小时,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登陆游戏,然后花一两分钟时间洗漱完毕,接着要玩上40到50分钟的游戏,在临近上课不到5分钟的时候以飞一般的速度奔向教室,早餐都是让同学带的上课的时候偷偷的吃或者干脆不吃。
在我的印象中,其它时间他很少和同学一起吃饭和聚会,只想争取更多的时间能回到宿舍打游戏。双休日在宿舍基本上是看不到他的,哪怕是睡觉的时间,他通常会备上一些干粮在网吧奋斗两天两夜,因为网吧网速快。
他说:“在游戏里,谁花的时间越多,打更多的怪经验越多,等级升的就越快,等级高了做的任务就不同,奖励也就不一样”。
2
大学虽然说上课是很自由的,但是我们那个时候还是要签到点名的,当然不是像以前一样由老师一个一个的念名字,而是有专门的班干部进行统计的。
有一次,轮到我统计,我凭感觉扫了一下所有人,草率的作了登记。然后没事翻看了一下历史记录,竟然发现,在某一时间的某一节课,张生都是缺席的。于是,我默默的划去了他的名字(这里应该要有一个贱贱的表情才好)。
后来在宿舍的时候,我跟他反应了这个情况问他是什么原因?他说:
“没有办法,每到那个时候游戏里会有一个副本出现,每次完成副本都可以得到一件宝贝,而这件宝贝是打造一件装备的必备材料,如果断了一次,那就得重新再来或者要付出重金去购买,要是这样的话就会影响我的进度,可能就不想玩下去了。游戏有的时候是很讨厌的,总是一环扣一环,让你不得不继续去玩”。
他算是我见过比较聪明的人,虽然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在游戏上,但是课程也都没有落下,考试也没有挂科,毕业之后如愿以偿进入了一家游戏公司,主要是做游戏前期的体验反馈以及BUG发现。
看到这里,不知道我说他“迷恋”是否得当?
就业指导,记得有这样一句话:
如何选择一份职业,首先要是你的兴趣!
虽然,我一直认为,如果你还在为生活而发愁,吃了上顿没下顿,别跟我讲兴趣,你应该想的是如何活下去。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如果在一开始的时候能够幸运选择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可能成功的机率会更高。
这也就是为什么前文提到的同学,自大学毕业进入这家公司就没想过跳槽,一待就是五六年,而且混得人模人样的原因所在吧。
兴趣其实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一:热爱专注
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做成一份事业并且能够成功,我们必须要非常专注,全身心投入其中,更要热爱这份事业。
我曾感叹有一些人的激情,工作到忘乎所以;
也曾感叹有一些人泰山压顶,仍可绝处逢生。
有人调侃说,这都是被逼的,但是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逼迫你做你不想做的事。
是因他的热爱,就像热爱他的孩子。调皮捣蛋或是乖巧可爱,都是你的孩子。不管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你都得关爱他,并专注调教他的发展。
在前几天,风府君提到了我们2016年的主题叫做“有伴”。这也是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发展到现在所遇到的问题总结之后做出的一个重大的调整,我们亲手挥刀砍掉了很多的粗枝末节,集中力量与资源专注于一个领域。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后面再用具体的一篇文章来说明。
二:工作惯性
惯性这个词我现在不太确定使用的对不对,其实我想表达的是借着一股惯性持续工作的问题,重点在持续,就像打游戏,这样解释应该就能明白了。
人总是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惰性,这种惰性永远都会潜伏在你的身体里面。
人还有一种行为叫习惯,真正养成的习惯是不太容易被我们所改变的。
可是人还有一种状态选择叫安逸,安逸的诱惑太过强大,它能让你忘记现下的困境,它能激生你身体里的惰性,无尽的拖延,甚至改变你的习惯。
所以说,无论你是在做一件事情,还是你现在的工作或事业,一定要保持警惕,借着你这种兴趣的惯性保持工作的持续性,只有这样才能让你越工作越兴奋,一旦落下或是中断,状态一定会发生质的改变。
举个例子:
还记得风府君上次推送的原创文章叫做《文字再好,不及你的呼吸》,推送时间是12月16日,距离今天已经两个星期,这其中因为某些原因把这件事情给中断了。当我几天前决定着手下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开始不知道要写些什么了,坐在电脑前居然半天憋不出一句话,要命。
(完)
关注公微号:aifengfu 回复数字“009”,给你看《文字再好,不及你的呼吸》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