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欣Ella 首发于:妈妈力养育
最近赶上中秋节,我们的每日演讲也未中断,每天睡前15分钟左右的轮流演讲,已经纳入了日常的惯例。
孩子确实会有偶尔不想做的时候,我也会告诉孩子,第二天补上就可以了,他会记得很清楚,第二天,需要演讲两次,生活也需要这样的弹性,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
这样的弹性,一定是在建立了一定的规则意识,形成了惯例之后才能偶尔为之的,如果一开始就总是弹性,就意味着规则和界限不清楚了。
我会用拍视频的方式记录儿子的承诺,第二天再多讲一个,但是坦白讲,孩子根本不需要这个提醒,第二天他已经记得需要多加一次,因为他的内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则意识。
今天这篇想说的是关于仪式感,最初的演讲,是在客厅一个专属的位置,儿子提出要到自己的房间床上,于是开始转移,但几天下来我发现,其实设置一个专属的演讲台,这样的仪式感特别的重要。
仪式感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这是一件特别正式的事情,我们都要认真严肃的对待。
前几天,儿子已经习惯了坐在床上,动来动去的演讲或者讲故事,要求他一本正经起来,并不容易,我还是使用的上次日志提到的终极武器:示范。
这件事情引发我的思考在于:
任何事情,包括演讲,呈现的方式都是形式和内容,内容的部分,需要一定的积累,这需要时间,但形式上,却可以经过专门的指导和调整,很快产生巨大的进步和改变。
这部分让我想到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仪式感来设置界限:
比如睡前分享,就是睡觉之前的最后一件事,通过彼此分享一天的心情,建立睡前的联结,让彼此带着被倾听的感受入睡,睡觉才是一件幸福的事,如果睡前只有催促和指责,那么睡觉自然会是一种痛苦,孩子排斥睡觉也不难理解了。
比如送孩子上学,路上的一个游戏,会让彼此high起来,用轻松的心情面对分离,分开时的一个拥抱,代表着,你在这里,我很放心,我也会挂念着你。
比如放学接到孩子,一个拥抱,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一天了,终于见到你了,我很开心,迫不及待要跟你拥抱,彼此都会很踏实,这是一种重建联结的仪式感。
对于演讲的仪式感,我目前有几点想法,虽然到真正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孩子需要一定的轻推,需要等待,但需要确立一个方向。
第一:专门的演讲台
上次在读书会上提到这个事情,有妈妈提到,建立一个专属的演讲台,我觉得这一点很有必要,那么在对儿子进行正式的演讲技能训练之前的这个阶段,就是一个基本的准备期,或者叫做演讲启蒙期,让他对演讲有个基本的概念,再去做专门的训练,也就不会排斥了。
第二,循序渐进的演讲技能练习
我从儿子第一天演讲开始都在拍视频,记录起他每天演讲的主题,目前以鼓励为主,将来可以让他看自己的视频,给自己打分,结合每周一个技能练习,给自己提建议,这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吧。
第三,定期演讲评估表和演讲比赛
评估表的部分,可以根据演讲技能的几个方面制作出来,每周一次小评,每月一次大评,这个表格记录的,就是孩子的成长了。还有把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定期的演讲比赛(可以让小伙伴们彼此打分),也是非常好的方式。
第四,制作专属的演讲成长视频
一段几分钟的视频,记录着孩子从开始练习演讲到当前这个阶段的变化和成长,想一想就觉得特别有意义,那么就做起来吧。
下一次,我想谈谈内容的部分,其实谈内容为时尚早,但单在演讲启蒙阶段,我其实也有很多的思考,记录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