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放了七天假,由于今年刚刚开始工作,对这么短的假期并不习惯,床还没捂热乎就又要准备上班了。妈妈和奶奶自然在这几天抓紧变着法子做各种地道的家乡味,懒豆腐,豌豆米,炸勺...本来准备杀一只鸡,我觉得太油腻了,就改从冰箱里拿出几块瘦肉做汤。
农村的生活毕竟没那么方便,没有绞肉的机器就只得自己亲手去剁,对下厨房这种事情平日里多是景仰,自己不爱沾一些油腻,也很少自诩为吃货,因为食量不大实在没见过啥世面,没想到后来竟做起了美食编辑,看过一些,慢慢对做菜也就有了一点真实的热情。
老家的灶台简单,比我现在更经常出没的小厨房粗犷很多,大菜刀大砧板,一块紧贴着猪皮的肥肉,和一块方正又纹路清晰瘦肉,切条再切丁,虽然不怎么拿菜刀,切起来并不费劲,剁成肉丁才是我最爱的工作,剁到厚实的肉上软绵绵的,声音听着格外有趣...因为厨房简单粗暴,所以下起力来要自在很多,我在砧板上把它们翻来覆去剁得乒乒乓乓,奶奶路过笑我说,人家真正的大厨是不敲出一点声音肉就剁好了。我还以为是声音越是急促清脆越厉害,随着“音乐”自嗨呢...
然后,随着这声音思绪飘到了远方,以前逢年过节,大家总是很多天以前就开始商量,外公早早地就在想孩子们吃什么菜然后提前把它们买回来,急性子外婆还经常说他...过节的时候大家要送礼,家里生意好,所以我们家一般到得最晚,到的时候往往已经是大人小孩三五成群坐在一起聊天吃东西,厨房也忙得四脚朝天,记忆最深的就是外公两把菜刀剁猪肉,对乒乒乓乓的印象也自此而来,那时候大人们总是不嫌麻烦的做很多珍珠丸子、藕丸子之类的东西,想吃的时候从冰箱里拿出来蒸一下,或者下在火锅里,现在这些东西想吃都能买到,大超市有,淘宝也有有,只是终究是少了一些美味。什么都不再稀缺的时候,好像值得珍惜的,也便越来越少了。
胳膊开始有点酸的时候肉也碎得差不多了,没了淀粉,奶奶打了两个新鲜出炉的鸡蛋加在肉里面增加粘性,又往里剁了一点葱姜蒜,锅里再倒上水,加了醋和味极鲜,放到炉子上加热,滚开之后我和妈妈迅速的用勺子把肉丸子做好放进汤里,沸腾的汤倒没啥诱人的香气,只是滚来滚去的肉丸子看着却有点可爱(有一篇描述食物死前痛苦卖萌样子的文章...)。
好了,撒上一点葱花,大功告成。潮汕手工的牛肉丸曾经听起来逼格满满,今天脱离机器时代,自己也亲手做出了类似的简单美味,希望机器带来的便利不会全然抹杀其乐融融的温情,也希望不急不慢、细细体味的生活态度不要随着老人们的离去慢慢消失。
最后,用木心老师的诗结个尾:-)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