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熟悉与陌生,人们的行为为何皆然不同?
常言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人性极大的弱点,人们在熟悉与陌生之间的行为迥异,有时候智商为零!
一
我喜欢旅游,中国所有的省份都去过,可以说对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美食文化都有所了解。
不敢说见多识广,但对基本的东西还都略知一二。渐渐的我发现距离确实产生美,而人们在陌生的环境中也会产生非理智的消费。
我刚从九寨黄龙旅游回来,由于九寨沟所处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海拔较高,进入景区之前,导游都会竭力阐述高原反应的严重后果,名为尽到告知责任,实为推销产品。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有点缺氧是正常现象,身体健康之人都不会有太多感觉,但为预防异常,备瓶氧气也无可厚非。可是他们卖的一种水,说是富含氧气,我实在觉得可笑。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氧很难溶于水,那么富含氧气的水是什么高科技东东?而且100元一瓶!看着那些人慷慨解囊,我不禁想说,你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你那么多年书真是白读了!
其实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十几年前,我们公司组织员工去泰国旅游,有一位基层花了几万元,我很好奇他都干什么了,结果发现买了一堆垃圾东西!这些东西姑且不论有用与否,国内同样的产品或者替代品比比皆是,价格只有几分之一。几万元在当年可交一套房子的首付!
我相信大家都有同样的经历。
唉,穷家富路是中国人的糟粕文化之一,究其根本一是源于恐惧,二是源于炫耀。
陌生的地方有陷阱,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二
为什么我们对陌生人总是客客气气,而对自己最熟悉的人或者亲人常发脾气?
有人说,对陌生人客气是一种修养,那么对自己人就没有修养了?!
我们经常对亲人说,别人不理解我,你还不理解我吗?那么最亲近的人就该承受你的狂喷?
不给最亲近的人以美的东西,却给一个垃圾桶去装你的污垢,有没有搞错。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人家说怎么怎么样可好了,是吗?我天天和你在一起,千叮万嘱你听进去了吗?人家是谁,就是一街头大妈,难道比我有知识有见识有文化?现实社会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事,你告诉自己家人的事情还不如楼下大妈的一张大嘴巴。
媒体中每天充斥着某人草根逆袭,创业成功富甲一方的新闻,人们往往心生羡慕。可一旦亲近的人有了一定的成就发了点小财,马上心生妒忌,甚至仇恨,凭什么你就得比我好,原来你就是一个什么什么,你那两把刷子我一清二楚。
我们视陌生的成功人士为英雄,视熟悉的成功人士为敌人。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从此我就不理你了!
三
人们不在于拥有多少知识,而在于会使用多少知识。
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天马行空,离开家寸步难行。这不是一个成熟的人或者说可以做事的人。
恐惧、贪婪、妒忌、仇恨往往让人们的智商为零,知识为零。
人生活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是一种伪装,是一个假的我,只有看到他在陌生的环境中的表现才是一个真我。
同样一个人对陌生人的行为表现也不一定是真正的意识主导,也是一种伪装,只有对自己身边人的表现才是内心的写照,所谓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想真正的了解一个人,就要看他在陌生的环境中以及对待亲近的人的行为。
那些纵横四海面不改色之人,
那些真正关爱亲人的人,
才是真正的可以信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