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报小小老师的《轻松高效写作》的动机之一是非常好奇老师如何能用每天3小时工作支撑如此完美的人生,随着课程的深入,越来越深刻得感受到,老师的优秀源于天赋,但在很大程度上与她超强的自律密不可分,对写作时间的合理规划、强大的落地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成就了一位高产的新媒体作家。
自律,顾名思义,即自我控制。著名作家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强者的本能”。看到老师在高效写作群中语重心长地为我们介绍写作方法和经验,看到众多小伙伴敞开心扉地交流学习心得和读书体会,我已经汗涔涔了,科班出身的自己自是知道“书中自由颜如玉”的道理,多年从事文案工作,因工作和育儿的需要,读书,当然是乐意去做的,但内心深处更倾向于实用主义的儿童文学书籍,亦或是不费脑的泛读,对于业务写作,也是免不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己开的博客微博中的上一篇文章,已然是几年前了,这次重操就业,心里多少是没有底的。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主题,从自律上寻求差距,以期提升。
“许衡不吃无主之梨”是我国古时著名的自律典范。金元交替之际,有一位伟大的学者叫许“许衡不吃无主之梨”是我国古时著名的自律典范。金元交替之际,有一位伟大的学者叫许衡。有一天,许衡有事外出,天气十分炎热,路上的行人都觉得口渴难耐。这时,人们看到路边有一颗梨树,就纷纷前去摘梨解渴,但是许衡却一动也不动。有人就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我是不会去摘的。”大家就嘲笑许衡太傻:“世道这么乱,你还这么迂腐,管它是谁的呢,摘就是了。”谁知许衡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梨虽然没有主人,但是在我心中是有主人的。许衡的故事真实地演绎了萧伯纳的话语。
勤奋的人往往都能用自身的经历证明自律的积极作用,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所谓的命运打败的”。
还记得现代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小时在三味书屋刻的那个“早”字吧:鲁迅十三岁时,因还记得现代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小时在三味书屋刻的那个“早”字吧:鲁迅十三岁时,因为要给父亲买药导致上课迟到的他受到老师批评:“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不管家里再艰难,少年鲁迅都能够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之后匆匆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再也没有迟到过。
当代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在她的《每一次卓越都来自倔强的孤独》中写道,自己小学毕业,学校依然留了作业,很多学生都“聪明”地认为既然小学毕业了,作业是完全没有必要再去做了,他们当人自作聪明的规避了作业,但童年的毕淑敏却仍旧向往常一样,认真、工整地完成了小学最后一次暑假作业。鲁迅、毕淑敏之所以在文坛取得如此成就,在于他们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依靠铁一般的意志,约束自己一直做正确的事。
科学实践证明,对于那些幼小的孩子来说,童年自律的孩子长大以后比其他孩子更有成科学实践证明,对于那些幼小的孩子来说,童年自律的孩子长大以后比其他孩子更有成就。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米歇尔设计了一个实验,以“延迟满足”的办法考验孩子们的自律:教授将十几个四岁左右的孩子单独留在房间,并且告诉孩子们:给你们一人一根棉花糖,十五分钟我会回来,回来后糖还在这里的人,将会再得到一颗……十五分钟后,教授如约回到房间,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吃棉花糖的欲望,兑现了属于他们的奖励。1981年,米歇尔联系到已是高中生的当时的参与者,发现那些能够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也是明显优于其他孩子的,直至这些孩子到了35岁后,研究表明,当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后,体重超标指数更高,更容易出现其他问题。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想起了学生时代的一位“学霸”朋友,课堂上,她必是那为位始终跟紧老师思维的同学,课下,她必是那位及时完成各科作业的孩子,每每考试前夕,她依然像平日读书那样,始终恪守着自己的作息时间,而我们更多数人,喜欢的课程,恨不得天天去上,不喜欢的,想尽办法逃课,即使迫不得已去了课堂,也必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结果呢,这位朋友靠着超强的自律,不需要点灯熬油,依然稳稳得夺取好成绩,我们呢,平日的表现致使最终也必然是,几科欢喜几科愁啊。这位学霸朋友保送本校硕士研究生后通过努力又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已经开启了“开挂的人生模式”。小小老师赠与我们“自律”的武器,既然它真的如此强大,亲爱的你,还犹豫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