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即将来临,人们心里充满了幸福团聚的期待。
平日忙加班、在异地打工的爸爸妈妈马上可以见到宝宝。在家带孩子的奶奶终于可以放松一下。
孩子们盼望爸爸妈妈回家,又怕和奶奶分开。街头、车站开始上演分离小短剧,大人孩子一起揪心无奈。
场景一:车站附近,一对年轻夫妻手拉着孩子,孩子哭着闹着要奶奶,死活不跟爸妈走。
背景:平时夫妻上班,奶奶帮助儿媳妇带孩子,快过年了,奶奶先回老家,爸妈带孩子想去购物,可孩子不愿意跟随父母,孩子产生分离焦虑,父母带不走孩子也跟着焦虑。
场景二:夫妻二人带一个约2岁半左右的孩子在超市购物,问孩子“宝宝要什么,妈妈给你买”,孩子不回复,情绪低落,在爸妈同时再三追问下,孩子说:“要奶奶”。
背景:平时奶奶带孩子,快过年了,奶奶提前离开孩子,孩子产生分离焦虑,爸妈无从回答,为此焦虑。
场景三:爸爸抱着孩子,孩子约三岁左右,妈妈手提东西,孩子在爸爸怀里喊着:奶奶,我要奶奶……,妈妈边走边说:过年回家就见到奶奶了,别哭了,烦死了。
背景:平时奶奶带孩子,快过年了,奶奶提前回老家,爸妈哄不了孩子,孩子产生分离焦虑,父母急躁,也产生焦虑。
分离产生焦虑正在悄悄破坏安全感
经济发展,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
年轻人有孩子,交给外婆或奶奶带养。
忽视了孩子与父母的亲情连接,孩子在家很宝贵,吃好、穿好、娇惯好。
孩子跟奶奶或外婆亲,跟父母不亲。
外婆或奶奶成了“奶+妈”的角色,孩子与外婆或奶奶建立了依恋关系,而父母的亲情关系未曾建立。
外婆或奶奶离开孩子,孩子就痛苦,产生分离焦虑,长期下去,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提前搞懂分离焦虑 建立孩子安全感
分离焦虑是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关系后,又要与之分离时产生的伤心、痛苦、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以表示拒绝分离。婴幼儿焦虑症一种类型,多发病学龄前期。
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哭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生活,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分离焦虑产生的焦虑情绪还会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出现呕吐,腹痛,头痛等,病程持续数月至数年。
绝对不能忽视的安全感建立关键期
这个时期,孩子的安全感往往还没有建立充分,家长一定要重视成长阶段过渡的关键期。
三岁之前给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孩子将会智力正常或超常发育,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会有撒泼或死缠大人非礼胡闹的现象,减少冲动行为,更会勇敢去探索世界。
三岁入园时,不会产生分离焦虑,也会融入集体生活,会有同伴玩耍,会遵守纪律。
学会并采取正确的带孩子方式
外婆或奶奶平时白天帮子女带孩子,晚上需要把孩子交给父母亲自带,让孩子与父母有一个好的依恋关系,孩子才有足够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