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持续激发小孩学习热情
昨天跑步,本来想跑5000米,但跑了1500米左右,就感到气喘吁吁,实在不想跑了,就停下来,边走边想,为什么平时打篮球时,打得大汗淋漓,都能坚持打一小时,而跑步跑10来分钟就感到这么累呢?原来打球是自己兴趣所在,在你争我抢中忘记了疲劳和痛苦。由此联想到小孩学习,何尝不是一场“马拉松”?如果对学习没有兴趣,那么肯定是倍感痛苦,倍受折磨,毫无热情;相反,如果有了强烈的兴趣,那么一定会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充满激情。那么,在这场“超长跑”中,家长怎样才能持续激发小孩兴趣和热情呢?
一是赏识激励。马斯洛说过,人最深刻的需求就是被他人欣赏。父母的信任赏识对小孩而言,犹如阳光雨露之于幼苗,只有得到家长真诚的赏识,小孩心灵之树才能以茁壮成长,智慧之花才能蓬勃绽放。我家小孩上一年级时,有一次数学考试考了80分,回来哭丧着脸说,“数学太难了,下次一定会考0分。”她妈妈一下子急了,担心小孩是不是偏科,于是加大了对数学的辅导力度,在辅导中,发现孩子对人民币元、角、分换算老是搞不明白,急起来说,“你这脑子不是学数学的料。”小孩很受打击。我感到小孩学不会人民币换算不是脑子笨,而是小孩思维趋于形象性,而对抽像的数字概念不太理解,而且一年级没学乘法,对大于10的倍数关系难以理解。于是我鼓励她,“弹钢琴需要眼、耳、脑(识谱)以及双手高度协调配合才能做到的高难度的学习,你弹得那么好,说明你很聪明。”然后,我用画图的方式给她讲解,她一下子就学会了。后来,还用图解法教她做了一些奥数题,她都做得很好。有一天,她突然对她妈妈说,她现在特别喜欢奥数了。她妈妈心里可高兴了。所以,我感到,我们不能以成人的心智标准来衡量小孩,小孩学得慢,考试考得差,有可能是他智慧之花开得晚,我们只要用赏识的目光勤于浇灌,静待花开便可。
二是比赛激发。我小孩四岁半学钢琴,刚开始,学的内容简单,老师为了激发小孩学琴兴趣,也是尽量以表扬鼓励为主,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习的曲子越来越长,难度越来越高,对小孩练习的时间要求越来越长。众所周知,练琴是一项十分枯燥、劳神费劲的苦活。小孩在练习过程中曾眼泪汪汪的说,“我不想练琴!”。我想,无论学哪一项技艺,要想达到较高的水平,都有一个艰难爬坡的过程,不能因为小孩感到难而半途而废啊。在琴行与其他家长的交流中,有的家就说,“郎朗就是他爸用棍子逼出来的,小孩不练,打就是。”我感到,“打”可能会使小孩暂时屈服,但可能会彻底扼杀小孩对这门艺术的兴趣。于是,在她五岁半时,我们跟老师商量,给小孩报了一个钢琴比赛,叫她自己定个目标,她说要拿第一名。我们承诺,如果比赛拿到第一名就奖励一双她盼望已久的溜冰鞋。在这一目标的激励下,小孩的练琴热情提高了许多,每天在家不厌其烦的练习2小时,后来到广州参加香港的艺术节比赛,得了金奖,得了奖后,练琴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很多。小孩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我们在辅导小孩学习时,要善于给小孩营造一种竞争纷围,创造让她通过努力获胜的条件,从而激发小孩学习兴趣。
三是榜样带动。我小孩是不折不扣的小“书虫”,到目前,连买带借,看了近800本书,家里有她自己专门的书柜,藏书有500多册。周末,最喜欢去的场所有两个,一个是购书城,一个是图书馆。平时看起书来,吃饭都叫不动,上厕所都要捧本书。有的朋友问,这么好的阅读习惯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感到,我们也没有专门去培养,就是家庭熏陶的结果。我有个叔叔,两口子爱打字牌(湖南的一种长条形牌),他小孩两岁多就会认大写的壹、拾等复杂汉字。可见,孩子一般会继承父母的某些爱好。我喜欢看书,她妈妈也喜欢看书,家里人没有打牌、看电视、喝酒等习惯。小孩很小的时候,我们常在床上看书,小孩就好奇地过来抢我们的书看,她妈妈就拿起一些童话书讲故事给她听,平时也会抽时间陪她玩字宝宝游戏,慢慢地积累,到四岁半时,她便能自己看无拼音的童话小说了。
四是奖励强化。我们不会轻易给孩子买玩具、零食之类,即使是必需的物品,我也找个奖励的理由送给孩子。所以,小孩从来没有哭着闹着要买玩具等情形,因为她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表现得更好,才能得到想要的礼物。暑假,小孩很想到外面去旅游,我们就给小孩设置了一个奖励方案,背完一本英语绘本,奖5朵红花,写完一本毛笔字贴奖5朵红花,看完一本课外小说奖3朵红花,写一篇日记奖1朵红花,做一次家务奖1朵红花,等到红花的总数积累到20朵时,我们带她出去旅游一次。为了能出去旅游,小孩暑假很自觉地按照她自己制订的学习计划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当她的红花积累到20朵时,我们带她到深圳海洋世界参观,这是她自己挣来的旅游机会,所以她玩得特别开心。
04299�WZ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