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中国文化思想有着巨大的影响,就说我们平时休闲看的是电视剧、小说都或多或少会带有佛教的影子。但在娱乐的节目中,佛教的教义总会被描写的让人误以为是慈悲,即便提到空也只是草率的说上一句眼见之物皆是虚妄,之类的空洞话语。
因此,每个生活在中国的人都不会对佛学感到陌生,但同时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佛到底想告诉世人何种的道理。前段时间,看了熊逸老师的佛学浅谈,突然才有一种模糊触碰到佛学的感觉,特此想写下一些自己的感慨。
谈到佛学,就会想到因果、业报、轮回和空,但真正属于佛学原创的只有缘起性空,其他的都源于印度教。所谓为缘起性空,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并非独立纯在而是相互依存、因缘和合的产物,也就是说存在一个基本粒子通过不同排列组合组成不同的产物。你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你是有成千上万个细胞汇聚而成,如果这成千上万个细胞没有汇聚成你他们也是存在只是你不存在了。
这成千上万细胞也可依照这个逻辑往下划分,直到不能再划分就是基本粒子。而正是因为这个逻辑,所以佛陀推演出我们都不是真实存在,万物皆空的道理。同样,也就推出了众生平等的逻辑,但佛教一开始的众生平等也是比较狭义的平等。
佛教说所的平等是针对印度教划分每个人身份地位的平等,善恶平等……而男女,人和其他动物是不平等的,而现在看到的一切接平等都是佛教后来发展打的补丁。前面提到了善恶平等,这是听起来比较反常时的理论,佛不总是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却为何说善恶平等呢?
这个问题又可以回到空这个概念做出回答。因为人不是人,人只是基本粒子在因果齿轮下运动分布产生的,所以行善行恶也都不是人左右,只是基本粒子运动的规律而已。佛教的这种诠释其实十分像评论技巧,将话题的层次无限拔高,我们都知道只要站着够高你是一只蚂蚁还是一只大象,在眼里都是一般大小的点而已。
世上的学说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可以证伪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称之为科学;而还有一种就是具备普遍性试图解释一切的问题且无法证伪的,佛学之类的宗教显然就是这类。
具备高解释力的佛学并不能指引我们得到更好的生活,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内心的平衡。这类学说的诞生也是反应了当时人们心中欲望和现实的矛盾、个人愿景和集体利益的矛盾……正是因为这么多不可调节的矛盾所以人们发明一套又一套解释这些矛盾的学说。
即便像是佛学这么伟大宗教,也终究有解释不来或者解释过度导致前后矛盾的地方,就比如如果正如佛陀所说一切皆是空,那么我们信佛到底信的是什么?而也正是因为这些矛盾,给了后世学佛的人以打补丁解释空间,才有我们如今看到的佛学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