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了,家长带着孩子到学校报到。有的家长满怀期望,鼓励孩子在新起点上认真学习;有的家长拖着孩子去报道,一路上念叨着要好好学习;有的家长面无表情,领着娃交了学费,领了书,来去无影般;有的家长一脸焦虑,跟老师沟通各种学习要点;有的家长一脸抱怨孩子暑假“虚度年华”……从家长的“脸色”可以窥见平日的教子态度和方式。
或许,父母坚持这样做,孩子会更乐学,父母也会更轻松。
1对孩子有信心
美国的一个教育专家作了一个试验,将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班级的几个学生当作学习优秀班的学生来对待,而将一个优秀学生班级当作问题班来教,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原来成绩距离相差很远的两班学生,在试验结束后的总结测验中平均成绩相差无几。原因就是差班的学生受到不明真相的老师对他们所持信心的鼓励(老师以为他所教的是一个优秀班),学习积极性大长,而原来的优秀班学生受到老师对他们怀疑态度的影响,自信心被挫伤,以致转变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成绩。
那一脸焦虑的家长,其孩子多半也是焦虑且不自信的。所以,在孩子面前,你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1、不要给孩子妄加定论,而是鼓励孩子自己去努力,相信TA会做好的
2、不要把“没办法了”、“只能这样了”等等负面的否定的话语挂在嘴边,而是多些鼓励和肯定,并给予一切帮助和关心
3、让孩子有自主探索研究的空间,甚至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而不是每一步都去干涉
4、让孩子自己处理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孩子间的矛盾往往因家长的干涉而变大,所以,引导孩子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5、让孩子处理生活上利索能力的事,而不是以“影响学习”为理由包办生活甚至学习
所以,焦虑的家长,找回你的微笑,给予孩子鼓励和自信,静待花开。当然,给予信心不是说充分放手。关于“放”和“收”,可参考娃成长路上,父母该“放”还是“收”?
2对孩子要关心但不只是口头
一女生怯怯拿着空白的暑期作业,看了身边的老爸一眼,然后跟老师很无辜地解释了下:“老师,不好意思,我把这个作业漏了。”还没等老师一句话,父亲就瞪着眼吼道:“我不是问你作业写了吗?怎么没写啊?骗我啊!”然后,看了看老师,老师微微一笑,继续训其女儿:“我和你妈平时忙啊,你要自觉点啊。”
在家校沟通中,这种现象较常见。这一幕中的家长,我相信,他肯定关心过孩子,但可能由于忙只是限于“口头”。“作业做了吗?”“书读了吗?”……这类型的关心,对于学习习惯尚未养成的低年级孩子来说,只会是“耳边风”。小孩子很聪明,时间久了,知道父母只是口头,敷衍的事最会做了。等到了小学中高年级,父母发现孩子学习习惯不好时,再想纠正,那要花费更大的功夫。
所以父母再忙,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尽量要抽出时间关心孩子身体、学习。与其徒劳的“口头关心”,还不如闭上嘴巴,静静地听听孩子的朗读,看看孩子的作业,这样“无言的”关心,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是良方。
3对孩子有耐心
总有这样的家长,一张口就是“哎,没办法了,Ta就这点水平了。”“打也打过了,不可能有奇迹了……”这类家长总喜欢给孩子“贴标签”。
家长们真的这样不爱自己的孩子吗?真的想放弃吗?不,他们不想放弃,只是想通过这样的抱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焦虑、失望和无奈。看到孩子不争气,不仅没有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且还给孩子贴标签,说的孩子一无是处,这样一来,孩子会有自信吗?
孩子出现问题,不是靠“打”所能解决问题的,恰恰相反,这一“打”让问题更严重,让孩子“炼”得更顽固执拗。
家长该做的,是思考问题的源头,然后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一起耐心地解决问题。
新的一学年,祝愿孩子们知学、好学、乐学,家长们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