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看到一些已经盈利的自媒体大号放出付费课程,总是有那么一股神秘力量吸引着年轻人去探索,探索工作外,我们还可以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一些特长去干点什么,丰富人生,当然能赚些钱最好,反正钱越多越有钱嘛,钱越多越好嘛!
我想到我“小时候”的“悲惨经历”,似乎根本没有工作以外的业余时间啊。每天朝六晚九(家住得远),早上不用说,晚上八九点到家,吃晚饭洗洗弄弄十点多了,该睡了,第二天早上五点多要起床挤公交拼地铁去,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啊,加上路途远,十一二点到家也正常,周末更不用说,工作性质决定的,很多个周末都在做活动,一做又都是双休全占,这是在用未来老公的时间在工作的节奏嘛!这还没完,晚上也会经常带工作回来做,白天琐事太多,晚上夜深人静,有灵感写案子做PPT,周日晚上就思考上周遗留的工作以及下周目标,开始处理工作邮件…
但是我却非常热爱这种“加班狂魔”的状态,还有曾经三番五次出差在外做活动那种“日理万机”的错(装)觉(X)感,甚至中午刚到某城市,饭都来不及吃,立马赶到活动现场和合作伙伴碰头,盯着广告公司干活,直到晚上八九点才有功夫安安稳稳吃上一口饭,那时胃疼也疼得心甘情愿、疼得有荣誉感,尤其统计分析到活动给销售线索带来一定贡献,我是真心喜爱这份工作以及努力背后带来的成长和偶尔的成就感。
后来,随着业务的越发纯熟,以及对行业的日益了解,工作也相对更得心应手了,加上“长大了”,也有“小弟小妹”去做一些执行上的事儿了,再加上交通的便利,自己的业余时间也较之前多了,我也开始“玩票”了。
这之前装X似的忙碌让我学到很多,比如写商业软文和策划案,并在一次次实践得以磨练,同时也结识了很多乙方服务机构的创业者,他们有项目时,也会经常电话和我互相探讨切磋,甚至请我一起参与到项目中去。正是由于之前工作的积累,才有今天“玩票”的可能性,这些技能都出于自己的工作。
回头看看那些“网红大咖”,有很多也是出于单干前工作的“便利”,比如如今大名鼎鼎的咪蒙,之前就是南都的编辑,这个“便利”即是扎实的基础。
下班后干点什么?对于自己有明确兴趣爱好以及特长的,要深层发展的小伙伴们,那就去吧,丰富人生,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提升素养,绝对好事!说不定,哪一天条件成熟了,机会巧合了,你就能完全投奔到自己的兴趣爱好里去了。
而那些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以及“拿的出手”的特长的小伙伴们,那就好好选一个相对最契合自己特性的行业和岗位,好好潜心地工作和研究,打好基本功,提升工作技能,几年后,你可能就是这个行业这个职位的“专家”,至少它已变成你的一份“特长”了,这是量变到质变。打个比方,班级里要每个同学做文艺汇演,那些“练过”的孩子都将表演自己的拿手才艺,比如钢琴、笛子、芭蕾等,他们都在外面学过,而你啥都没学过,你打算和你的小伙伴搭档表演一段小品,你们用心借鉴了很多资料,从中学到了很多,自编自导最后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此以后,你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在学校的节目表演中也经常自编自导各式小品。这例子怎么听上去?诶,差不多一个意思!
其实个人并不排斥工作外,挖掘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并发展成为副业,甚至转行,这些都是填充人生的内容。但年轻人还是先要“善待”自己的本职工作,起码先要把手头工作负责好了再去花额外精力培养其他,如你都忙的挤不出时间了,就不要花太多额外精力糊弄了,先把工作做做好吧;其次,捞金无可厚非,但是必须以不损害、不伤害、不侵害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这些都是起码的职业道德,哪怕你再怎么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该有的责任还是要担当的,一个对自己工作好不负责的人,一个觉得工作无任何可学之处的人,能指望发展些别的?!
最后,你“善待”了你的工作,必将得到一定回报,不是不报,只是时机未到,或者,是你太贪心什么都想要。当你站在你所在工作岗位的行业“金字塔”和岗位“金字塔”顶端时,你就知道你工作对你的“好”了,你的付出也不会白费。所以,下班后,哪怕再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你的工作上,也是一种“特长兴趣班”投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