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有朋自远方来”
这一句的解释有很多种,甚至有人说:有朋是一个人的名字,具体是谁则不可考,但肯定不会是苏有朋。古人讲:同道曰朋,同志曰友。那时候交通不便,志同道合的人大老远来一趟肯定不容易,也肯定是因为有重要的事情。
联系上下文,这一句讲的还是学习的事情,《礼记·学记》里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而时习之”讲独学,这一句则讲互学,互学可以使一个人在知识层面有所拓展,认知层面有所提升。
古人有开坛、游学的传统,几个人甚至一群人聚在一起,目的是求学论道,互增见识,而非拉帮结伙,清流、浊流,搞在一起,成了气候,就会变了性质,古往今来,例子很多。
02君子与君子之争
自宋神宗熙宁新法开始,北宋朝廷就分成了两派,一派以王安石为代表,俗称新党,一派以司马光为代表,俗称旧党。开始双方只是在政策上观点不同,却都还坚持着君子之风。但随着时间日久,矛盾日深,以及“拗相公”、“司马牛”二人相继去世,两派的矛盾就有了质的变化。
尤其是哲宗继位,新党领袖章惇被召回朝廷,新党领袖前宰相蔡确死于贬所,其老母在开封城内拦街喊冤的时候,所有旧党人都在瑟瑟发抖。因为此时的矛盾已经转化为了两派之间的生死之争,所有新党人也都看着章惇究竟会给蔡确的死,一个什么样的说法。
章惇回来首要做的也只能是报复旧党,他甚至要对司马光挫骨扬灰,幸亏哲宗皇帝出面阻止。所有人此时或许也都诧异,事情怎么就发展到了这般地步。
再后来,连一开始被王安石看好的青年才俊蔡京,也忘记了自己从政的初心,退化成了“六贼”之一。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指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而不是群体之间,在群体里,个人只是群体意志的代表,群体也很容易演化成利益集团。
庆历新政时有人拿“结党”攻击范仲淹,范仲淹便不再争辩,立即辞职,以示清白,并挽回仁宗的信任。这时欧阳修却写了一篇文采与逻辑都很出众的《朋党论》,想为范仲淹开脱,结果反而坐实了“结党”的事实,把补救弄成了补刀,让宋仁宗更加坚定了不再任用范仲淹的想法。
两派君子之间的矛盾尚且如此,到了明朝东林党人与阉党的争斗,双方下起黑手来,就都更没有下限了。“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断则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隋·王通《中说·礼乐》)
孔子周游列国,屡屡碰壁,有一次楚昭王想重用孔子,甚至已经下了聘书,但是楚国令尹子西,也是用了“孔子党徒众多,怕以后形成气候,反而于楚不利”这一说辞,彻底打消了楚王的念头。
孔子这里讲的“朋”,指的仅仅是为了互相学习而聚在一起,以期拓展知识面、提升认知度,没有其他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