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参加宇宙公民高效阅读第一届青少年训练营的第10天了,像前几天一样,还是由同学担任的老师,但是今天的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只有那几个人在回答问题。希望后面的课程气氛能活跃一些。
今天担任老师的是班长大大,她先带我们开始了复习:
Day1:精英的标准+认知盲区+舒适圈
Day2:冥想+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Day3:建立全新的阅读思维
Day4:赋能
Day5:高效阅读九步法+冥想饮食法
Day6:要整篇理解信息+复习高效阅读九步法
Day7:制作电子版思维导图+复习高效阅读九步法
Day8:复习高效阅读九步法
Day9:复习高效阅读九步法
然后我们进行了冥想:
先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然后找个硬的地方坐下来。双腿盘坐,然后把左手搭在膝盖上,右手放在腹部,背挺直,深吸缓呼。
然后我们感恩了三个人,我感恩的三个人分别是果果,妈妈,冰冰。
然后我们像以前一样,又用高效阅读九步法读了一本书。今天我读的一本书是日本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写的《被讨厌的勇气》,是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一开始我以为这本书是长篇大论讲各种概念的后面发现,这本书很有意思,是由一位青年和一位哲人的对话展开的各种道理。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首先我选了这个关键词,一开始我选它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有点不可理解,我觉得烦恼并不是全部来自于人际关系的。后来经过阅读,我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说。
为什么会讨厌自己?
我们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我们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我们只看到了缺点,因为我们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才只看缺点而不看缺点,那为什么要下定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呢?因为不去喜欢自己是一种对你而言的善。就像一位女学生害怕见人,因为她自己需要脸红这一症状。我们能做的就是让其接受现在的自己,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做鼓励。阿德勒曾说想要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种事情根本无法做到。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内部烦恼根本不存在,任何烦恼中都会有他人的因素。
自卑感带来自主观的臆造
一些事情并不是劣等性,问题是在于如何看待这件事,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主观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可以用自己的手去选择。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
人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且人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状态,就有了普通欲求,阿德勒称其为追求优越性。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的理想,就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自卑感不是自卑情结。自卑情结原本表示的是一种烦,复杂而反常的心理状态。阿德勒用外部因果律一词来进行说明,意思就是: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
在这一章里,还有很多内容,比如:越自负的人越自卑;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要体会人人都是我的伙伴,对世界的看法才会不同;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那是为了想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没必要依赖发怒这一工具;人生的三大课题有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第2个关键词叫做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一开始觉得看见这个课题的时候,我觉得有点过分了,但是后面发现正是因为要用这种夸张的语言来强调,不要让别人来干涉你的生活。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如果一味的追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假如说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我们要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且正是为了克服无声世界的虚无主义,才更有必要否定他人的认可。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后要由谁来承担。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
我们人生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另一方面,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他们的课题,我们无法左右。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你的课题。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思考一下,在意别人的视线,看着别人的脸色生活,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着,这或许的确能够成为一种人生路标,但这却是极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因为用了认可欲求这个词,总而言之就是不想被任何人来考验。选择了不自由生活方式的大人,看着自由活在当下的年轻人,就会批判其享乐主义,当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接受不自由生活而捏造出的一种人生谎言。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不想被别人讨厌,这对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欲望和冲动,近代哲学巨人康德把这种欲望称作倾向性。像前面说的,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也就是说我们都在追求从人际关系中解脱出来的自由,但是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想到这里,自然就能明白何谓自由了。也就是说,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
人生的王牌握在自己手里
提到人际关系,人们往往会想起两个人的关系或者与很多人的关系,但事实上首先是自己,如果被认可欲所束缚,那么人际关系之卡就会永远掌握在他人手中。
第3个关键词叫做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正是因为这本书的书名叫做《被讨厌的勇气》,所以我才选择了这个关键词。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进行课题分离,一味拘泥,认可欲求的人也是极其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因为在意别人怎么看的生活方式,正是只关心我的自我中心式的生活方式。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
自己人生的主人公是我这种认识并没有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君临世界的中心,我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公,同时也是共同体的一员。是整体的一部分,我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要直面人生课题。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在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把阿德勒所说的共同体概念想象成实际的宇宙或非生物的话,那就会很难理解。当前我们可以理解成共同体范围无限大。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
这一段落就非常有趣了,就是哲人问青年,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批评教育法好,还是表扬教育法好?青年二话不说,就回答他觉得表扬教育法。但是最后哲人告诉他,批评不好,表扬也不可以,因为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作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而批评就更不用说了。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这可以表达为虽然不同,但是平等。
有鼓励才有勇气
正是因为把人际关系看成纵向关系,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所以才会去干涉别人的人生课题,既不表扬也不批评,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圆柱称为鼓励,因为很多人会因为被表扬而形成自己没能力的想法。
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比如说要横向的看自己与别人不要纵向的来看,而且不要随便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要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而且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之中,做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不要在意别人对你怎么评价,你要做的只是选择你认为的道路,然后不断努力朝你的梦想前进。
今天也是收获满满啊!
最后来看一看今天的思维导图吧!
(*๓´╰╯`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