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写作初学者的难题
你是否参加了写作学习班,需要每周写一篇文章,到时间了,又要交作业了,你呢,头脑空空,一个字没写。你也知道写作很重要,参加了写作培训或者看了如何写作方面的文章,也写了好久,但提起写作,你还是不会写。
你是这样吗,反正这说的就是我自己,曾经的我。
我以前写作的时候,会打开输入的地方,比如简书的写作区域,公众号的编辑区,或者用Word等编辑工具新建一个文档,就开始搜肠刮肚,憋字。
也就是为了写而写,这应该是写作初学者的普遍情况。
但其实,写作并不是这样的。
你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需要先在大脑中准备好,将大脑中无形的思想以文章的形式展示出来。
如何让大脑不空,才是写作里更重要的事情。
今天,我就讲讲如何通过打造“第二大脑”,开启你的写作之路。
02 认识“第二大脑”
我们的大脑分为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在意识层面,是我们学会的知识、掌握的技能,随时可以调用。
在潜意识层面,则是我们经历过的点点滴滴,有些记忆深刻,在意识层面,大部分则是在潜意识层面,虽然你经历过,但好像完全不记得了。
这个潜意识就是你的第二大脑,你其实是拥有一个宝库的,但你用不出来,虽然是你的,但你却无法顺畅地调用。
这就有点尴尬了,是你的,你却用不了,这可咋办呢。
你应该听说过,或者见过,很多会写文章的人有摘抄的习惯。
我们单位负责写文章的大拿杨主任就是这样,他在学生时代就有摘抄的习惯,现在还时不时翻出来看看。
另外,多数创作者都有写日记的习惯。
摘抄、记日记的行为,就是将存在潜意识中的信息单独拎出来,变为可追溯、可复用的信息。
这些摘抄、日记就是他们的素材库,是他们的第二大脑,他们可以随时去翻阅,比如自己曾经看过的好文章的比喻,拿出来照着仿写,比如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件事,翻出日记来看看,在文章中写出来。
03 印象笔记是打造”第二大脑“的不二工具
现在,随着电脑、手机等工具的普及,我们摘抄、写日记更方便了,网上有各种软件、APP,可以进行记录,比如Word、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各类网盘等等。
今天,我主要是讲如何基于印象笔记来搭建第二大脑。
印象笔记,相比于其它工具来说,有很多优点,收集信息很方便,手机、电脑、网页等多端同步,拥有OCR文字识别、模板、素材库、清单、提醒、便签、思维导图、Markdown编辑等众多辅助工具,等等。
印象笔记这个工具不仅适用于写作新手,也适用于写作高手。
比如万维钢老师,万老师也用印象笔记来收集素材进行写作,他在课程中曾经提到,他用印象笔记收集整理素材,写作的速度是很快的,这对与自己水平相同的作家来说,其实是不公平的。
写作新手如果用印象笔记来手机整理素材,可以很快上手,成长的速度会快很多。
印象笔记的安装过程,这里就不介绍了。
印象笔记的账户体系见下图,有些功能是需要付费才能实现的,但即使是最高级的专业版也很便宜,一年才一百多块钱,而且印象笔记经常打折销售,五折六折的价格买一年,我的印象笔记都已经续到2024年了。
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解如何在印象笔记中构建写作系统的“第二大脑”
收集信息
整理信息
调用信息
我演示的是系统是Windows + 安卓,苹果iOS系统操作起来应该差不多。
04 印象笔记收集篇
印象笔记的收集功能很强大,可以一键收集微信公众号文章、网页、邮件等,还可以将所有类型的文件传到印象笔记保存,由于印象笔记功能太强大,我无法演示所有的收藏方式,这里演示几个我常用的收集方法。
001微信公众号一键收藏
具体方法是,先在微信中关注“我的印象笔记”公众号,绑定自己的印象笔记账号,需要收藏文章时,在文章右上角点击功能按钮后,选择“我的印象笔记”即可。
002新建笔记
在手机端新建笔记,可选择文字识别、拍照、附件、录音、提醒、手写、文字笔记七种类型。
这些类型一看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有几点需要说明一下。
一是,文字识别,这是安卓手机端新推出的功能,这个功能特别实用,可以快速将图像化的信息转成文字收集进印象笔记。
二是,拍照,可以选择存为照片、文档、彩色文档、报事贴@便条纸、名片等,适合多种场合,选择不同的类型,印象笔记会按照类型对图片进行不同的处理。比如在文档类型下,会去除背景,突出显示文档内容;在名片类型下,会自动识别并提取出姓名、电话号码等信息。
三是,附件,可以保存各种类型的文件。如果是在电脑端对附件进行编辑,附件可以实现自动保存,这样就不用把文件转来转去了。操作方法是在笔记窗口内的附件上点击右键,选择“打开”或“打开方式”选择适合的应用程序,程序关闭后,印象笔记中的附件会自动更新。注意,这里是点击右键,选择“打开”,而不是直接双击,我之前一直纳闷为什么有的时候能自动更新,有的时候又不更新了,就是因为我的操作不规范。
四是,录音,这个功能特别适合在听课时记笔记,你可以一边录音,一边添加照片、记录其它信息。
003网页剪藏
这个功能可以将网页一件收藏到印象笔记,先在浏览器中安装“印象笔记 剪藏”的插件,在需要收藏网页时,在浏览器上点击印象笔记按钮即可。不同的浏览器操作起来略有不同,但大同小异,我用“QQ浏览器”进行演示。
在QQ浏览器的应用中心搜索“印象笔记”,找到“Evernote Web Clipper”,安装到浏览器。
按照好之后,浏览器的菜单栏上会出现一个印象笔记的logo按钮。
在需要收藏的网页上点击该按钮,出现“剪藏”模块,你可以选择网页正文、隐藏广告、整个页面、网址、屏幕截图等。
演示完了常用的收藏方法,再来谈谈收藏的方法论。
收藏是我们构建“第二大脑”的第一步,全面收集很重要,看病、旅行、聚会、餐馆、邮件、演讲、学习等,尽可能全的收集;收集时还应该想办法快速收集,比如一件保存微信公众号文章、网页文章、将常用笔记放到快捷方式等,不断摸索全面、快速收集的方法。
除了全面之外,对于我们正在研究的领域,我们要做的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收集,比如你要写一篇关于关于比特币的文章,你要看相关的文章、阅读相关书籍,研究比特币设计的理念,涉及到的概念,研究它的来源、发展过程、未来趋势,这个领域内的代表人物,他人对它的好的评价、坏的评价,通过搜索引擎、知乎、优质公众号、微博、书籍、请教专家等方式进行了解。
上面两个方法,分别称为“零碎收集”和“集中收集”
零碎收集要全面、快速
集中收集要全方位、多角度
05 印象笔记整理篇
说完了收集,我们再来说说收集后笔记的整理。
笔记整理的目的是为了后期调取的方便,否则,可能存在:你不记得还有某个信息的存在,或者知道存在印象笔记里,但无论怎么搜索,就是搜不到。
整理素材时,主要需要用到印象笔记的三个组件:标题、笔记本和标签,先介绍一下这三个组件。
标题
标题,就是每一篇笔记的题目,不需要过多的介绍。
笔记本
笔记本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一般人都会用笔记本来分类,把两个笔记本拖到一起可以创建笔记本组,这样两层分类,更加有利于我们整理资料。但笔记本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笔记只能存在于一个笔记本中,如果一条笔记既属于经济方面,同时又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我们也只能将它分到“经济”、“生活”其中一个笔记本中。
标签
一般人用标签比较少,即使用,也会胡乱创建一大堆标签,到后来,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建了什么标签。标签解决了上面所述笔记本的问题,因为一条笔记中可以有多个标签,你可以给一条笔记打上“经济”、“生活”等不同类别的标签;标签也可以将两个拖到一起,创建标签组,笔记本组中无法创建笔记本组,也就是说笔记本组只能创建一层,而标签组则可以创建多层,标签组下还可以有标签组;在印象笔记中,最多可以创建10万条标签,而笔记本最多可以创建250个。看起来,标签的功能比笔记本要强大不少。
介绍完了标题、笔记本、标签这三个组件,下面通过实操来讲解如何用这三个组件整理信息。
标题
标题会被很多人所忽视,只注重笔记的内容,胡乱起标题。
其实,标题是一篇笔记的核心,你归纳好每一条笔记,对后期的检索有非常大的帮助。
你在归纳整理时,就是信息内化的过程,一篇笔记最重要的内容你又复习了一遍,同时,每次搜索标题时,也会加强信息内化。
一个完整的标题应该由两部分组成:分类+关键词。
最重要的当然是关键词,你在归纳出关键词之后,再进行分类,比如“人物”、“故事”等,这个分类类似于后面要讲到的标签,但这里的分类是辅助性的,推荐三个命名方法:人物+姓名+关键词、故事+关键词、时间+关键词,你也可以自己根据情况来分类。
搜索标题的语法是:
intitle:搜索内容
后面还会专门讲到搜索的语法。
笔记本
基于流程构建笔记本
笔记本是最常用的分类,但因为同一个笔记不能存在于多个笔记本中,所以,为了避免同一条笔记要存放到不同笔记本的情况出现,我们可以基于流程创建笔记本。基于流程,主要是基于GTD思想,GTD思想就是Getting Things Done“搞定”的意思,有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等流程,同一个信息只能在一个步骤中。笔记本的分类要符合45原理和MECE原则。45原理是指,分类不能超过4个,超过4个我们的大脑就记不住了,深度不能超过5层,超过5层,我们就容易弄混,也记不住。MECE原则是指,我们命名时各个类别要相互独立不重复、同时又包括所有部分不遗漏。印象笔记的笔记本只有两个层级,笔记本和笔记本组,不存在深度超过5层的情况。
我建立了收集箱、待处理、项目、归档4个笔记本组,信息先进入“收集箱”,处理时进入“待处理”,如果跟项目有关就进入“项目”,项目处理完成或者不需处理的就进入“归档”。我将写作系统作为一个项目,这样所有的信息都有唯一的笔记本来容纳,方便处理和后期调用。
标签
构建“完整”、“清晰”的标签体系
标签很强大,最多可以建10万个,而且还可以建立多层的标签组,所以用标签来分类是符合印象笔记APP特点的。
“完整”的意思是,你的标签体系要包含工作、生活、家庭等各方面,满足使用需要,可以方便地给笔记打标签;另外,你不可能一开始就建立所有的标签,所以你的标签体系要有可扩展性,比如建立“学习、工作、生活”或者“人、事、物”这样的一级标签,你可以在下面增加子标签。“清晰”的意思,你的分类不能乱来,随便构建,要有逻辑,比如基于健康、学习、效能、社交、事业、财富、休闲、家庭的人生八大关注,对写作分类为写作工具、写作素材、写作项目等,要有自己的分类逻辑。完整、清晰其实就是MECE原则,同时也是要符合4*5原理,另外还要有可扩展性,方便后期增加标签类别。标签分类的逻辑不是那么容易形成的,你可以参照他人或者用5W1H等思考工具,慢慢完善。
我创建了写作库1、写作库2两个标签组,分别对应虚构类、非虚构类写作素材的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