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商道之不善亦保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这一篇,老子有一个重要的思想传达出来:“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这里的“善”,不单单是好人坏人的意思,包括好的与坏的、先进与后进的、悟道与懵懂的等等各种水准、品行的区隔,有那么一些有教无类的意思。
那么老子所要传递的是什么观念呢?不管什么组织、做什么事情,如果它只是保障先进者的利益,只是玩一些小众圈层,那么这件事显然不符合包容天地的大道的真义。
从商业角度来说,做生意,确实是需要客群细分的,但是在这个切分出来的区块里头,我们是否能做到同样尽心地服务每个具有不同消费习惯和不同行为习惯的消费者;对于细分市场之外的消费者,如果在某种情形下发生了接触和关联,我们又要以什么方式来对待,来服务?
我们经常提到企业的品牌、口碑,但是在制订相关战略和策略时,制订者往往是专注于目标市场和企业自身状况,感觉这样才叫做接地气。但是,企业的品牌和口碑这些东西,实质上是整个社会对于企业的整体认知和评价,而所谓的活动、地推、新媒体营销等等,在本质上仅仅是个传播的载体和渠道,以及相应的战术安排而已。其次,从道的角度来审思,企业的品牌内涵以及社会认知度,其实是一种动态的存在,有向上的正面的状态,也一定会有负面的下行的时候,那么,在这种情境下,“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提出的概念就是,正面状态下如何“宝”,如何提升优化;负面状态下如何“保”,如何止损、挽回。
那么,我们再把视角转向企业内部管理,很多领导人一直大呼小叫,现在正好是世代交替,好员工找不到、雇不起、留不住。这方面,老子要问的是,什么算是好员工,什么算是坏员工?身为企业领导人,你打算如何对待好员工,有没有把他当做是个宝,你又如何对待坏员工,有没有从尊重、引领、保护的角度来思考,还是看着不顺就一脚踢开,或者是所谓的“冷冻”?
说起来,老子孜孜不倦解读灌输的道,以及落在操作面上所谓的德,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对外在世界的观察思考,来探究领导人的心性这些本源的东西。本体、立场合道,那么外在的策略层面自然是依照指导思想来生发,即便由于每个人资质不同,有的或许做不到圆融无碍,或者如王阳明、范蠡、郭子仪一般惊天动地,但是总是能扎实往前,取得成果的。如果领导人能够按照之前老子所主张的包容、顺势的方向来加以思考,那么,所谓“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实际上是有很多的发挥空间的。
那么,不管是宝还是保,在操作面上要怎么来践行呢?老子的主张是,“美言可以市尊,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所谓“美言可以市尊,尊行可以加人”,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在外在言行上,表现出对于部署、对于用户、对于合作单位的尊重态度。常常能听到这么一句话,“听其言观其行”,从外在表现来看,或许是有装腔作势的成分在,可是如果连表面功夫都不肯下,那还有什么指望呢?
其次,“人之不善,何弃之有”。落后的、后进的、保守的,只要不是顽冥不化本性凶残,显然都是有着精进的可能性和个人的优长,只是能否激发而已。为什么中共打天下时提出团结绝大多数,形成统一战线?即便从两分法和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多一个敌人就多一个麻烦多一分伤亡,只要当下不是敌人就好,不是敌人就有机会变成友人。而且所谓敌友,往往都是根据具体情境、利益而言,哪怕是敌人,为了特定目标,也有机会在战术面上求得暂时性的合作,这,就是“道”的思维方式。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