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1、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全国31个省(区、市)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30省份1月份CPI同比涨幅均较去年12月份扩大。专家认为,今年物价上涨压力有所上升,但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物价上涨难成持续趋势。
2、数据显示,2017年迄今内向型并购交易总额已达71亿美元,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而且很有可能超过2016年全年总额460亿美元;而外向型交易额则锐减逾40%至84亿美元。
3、目前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高新区共146家,依托实力较强的国家高新区建设的国家自创区17家。2016年146家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预计达28.3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工业总产值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保险:
1、“阈值监管”遏制“唯费用论” 严控非寿险投资型业务风险
近来,市场频频出现对于“阈值监管”的讨论,其究竟何方神圣?“阈值监管”的表述并不准确,其是指商业车险费率改革试点地区相关财险机构后期实际发生的车险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率、综合成本率等主要经营指标,相较前期车险费率精算报告中假设的预期指标发生重大偏离,尤其是车险综合成本率上升幅度,超过财险机构综合成本率前三个年度相应期间平均同比变动幅度,并且并未主动向保监会申请调整,由监管机构责令停止使用,限期修改;情节严重,则可以在一定期限内禁止申报新的商业车险费率。
2、开门红背后现隐忧:3家险企业绩同比缩水 7家增速放缓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每年的年初时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一方面保险代理人的销售任务在此期间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也会各出奇招揽客。从历史业绩来看,保险公司开门红期间的业绩往往能占到全年规模保费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从上市公司披露的1月份保费收入数据来看,今年各大险企同样在开门红业绩方面牟足了劲。不过在光鲜的数据背后,即便是在开门红阶段,仍有3家险企出现保费收入同比下滑。此外,在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保险公司业绩增速放缓成普遍现象。
3、保监会首发问询函背后:公司治理成监管重点 多家险企配合检查
2月17日,保监会向昆仑健康下发问询函,要求其说明其四家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是否与“佳兆业郭英成家族”有关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保监会首次运用问询函的方式强化社会监督,针对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健全监管制度。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保险公司治理监管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目前已有多家险企配合保监会相关的公司治理结构检查工作。
4、环境污染责任险需求不断增长
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已成为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高频词。妥善解决这些环境治理难题并非一日之功。实施环境责任险,用市场的手段分担企业污染环境的财务成本,已成为许多国家治理和修复环境的制度选择。安联旗下安联全球企业及特殊风险公司环境污染责任险负责人亚瑟卢(Arthur Lu)表示,环境污染责任险的全球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扩大,它很好地覆盖了从工业污染到流行病暴发在内的环境和公共卫生风险,而中国对环境污染责任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5、风险收益再平衡 险企投资披荆前行
保险资金正在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双重压力下披荆前行。与此同时,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我国寿险企业正趋向风险较高的资产配置,以期支撑其业务增长及投资回报。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寿险公司对“其他投资”和股票的风险敞口依然可控,但压力可能随着资产配置调整而出现。从长期来看,保险资金仍将源源不断地进入股票市场。随着市场进一步发展,寿险资金和财险资金的运用会在所投资标的、选股周期上出现一定的分化。
6、互联网财险春节双降低额、碎片化还能走多远?
在总保费收入和总出单件数均得以上升的同时,相关产品则明显呈现出2017年春节期间件均保费和件均保险金额相较2016年同期大幅下降态势。这与财险公司试图推出更多低额、碎片化保险产品,以求扩大其业务客群范围不无关系。
7、新华保险:聚焦长期期交决胜战略转型
在大部分险企“开门红”力争保费规模实现明显增长的同时,正在经历转型的新华保险1月保费同比下滑超过两成。面对这一情况,多位行业分析师表示,新华保险正在放弃依靠趸交保费提高规模的前期路径,暂时的保费下滑符合预期。
8、海航系弃子新光海航人寿偿付率堪忧
新光海航人寿近日披露的2016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由2016年三季度的-69.78%下降至四季度的-116.45%,并预测今年一季度将下滑至-186.68%。偿付能力不达标被评级为D类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