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夜深,反而清醒,感受着自己的心和窗外街道车的呼啸而过,心跳动得飞快,久违地任自我充斥整个此刻。慢慢的,平静……就像夜每晚总都要来临,不去想什么未来,那些想来看不清楚又令人望而止步的单调,每一个日子,其实却不是在重复。
这样的夜晚,冬天,没有月亮,却也不太冷。房间,不挡风的薄窗,生活状态并不存在于买在三环偶尔才去住的体面的房子,而在于谋生的方式本身的限制。但对一些人来说,甚至谋生方式亦不重要,灵魂的自由不为身体所拘束,就无所谓方式,居于陋室而不知,生活可简单到动物本能,尽管时常茫茫然不知今夕是何年,是自己营造的安全,也可能是坟墓吧。
不安感还是几乎存在于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无来由的不平静,心有些阻塞的疼,但也已经习惯了。怎样描述这样的不安呢?仿佛每时每刻自我都在变化,脑海是一大片的想法和突然唤醒的记忆,一个消失另一个就显现,冒出一些观点,随即就感到其可笑而经不起深思。即使想思考,也一片空白,不知道这是不是变傻了,还是对问题本身其实并不在意了。有所沉浸的东西,是不经意的,一本书,读了又中断,想起来再接着看,每次却也只是一会儿。
其实想想,还是比以前看书多了,一年多的时间,看的书比过去上学的十几年都多,但还是太少,而且往往也并不舍得买纸质的。这样的时候,又恨自己,为何无法自食其力,过想要的生活,究竟害怕的是什么,渴望的又是什么,难道不足以是战胜自己的理由吗?也许,是我不够纯粹,没有热闹的烟火气,又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牺牲,很难像孩子般欣赏世界,书也一样,没有一种真诚,看到的就没有意义。为了实用而看书,其实往往无用,哪怕是灵魂的寻找,最终也还是要归于自己。可读书,还是有意思的,忘了自己,成为作者,感到莫名的熟悉和理解。以自己的所知解读所知,其实挺荒唐,但自己就是怎么都无法写出那些句子,有人写得准确,自然生出感动。况且,还有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说来,自己只是处于思想链底端,但这对我来说已经是幸福。
最近偶然看到纳兰容若的词,便读了一些,不懂也罢,一些情感不同却相通,不懂也亲近。“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万丈穹庐人醉,星影遥遥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可如今,忆平生如梦,泪渐无,人间惆怅客尤在。故人心未变,变的是自我,如果一切都没有通向更好的自我,那么“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可其中的滋味,尝了的人,不会再痛恨自己。“泪雨霖铃终不怨”,所有真挚过去了,也都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