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儿子在我们的写作群里发了一篇题为《军训杂记》的文章,我的才女同学马上做了充满诗意的精彩点评:“好逗比,那么繁重艰苦的军训生活,在你笔下,云淡风轻,趣味爆棚,功底实在深厚,太搞喜了!”我看后心想:儿子,赶紧对阿姨的鼓励说声谢谢啊。没想到晚上儿子看后发了这样几句:唉,没办法,剩点墨水都变成汗了!晚上跟儿子视频时我问他:“阿姨给你点评,你应该说声谢谢啊?”他反驳说了一句:“你们不煞,我们有我们的表达方式,不用非得感谢!”
被儿子呛了一声,我反倒领悟了很多。孩子们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沟通重在交流,我们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呢?非让孩子做我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呢?说到底这是一种包办和控制,让孩子做我们,而不是做自己。
无独有偶,今天有两位同学告诉我,他们的孩子不愿意往群里发文章了,第一个孩子写了一篇题为《不做乖孩子》的文章,反思了自己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按父母的想法、父母的标准做自己,所以成了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唯独没有做真正的自己,按自己的方式行事。第二个孩子暑假到报社实习写了40多篇新闻报道却不愿发到群里,原因是以前每次把文章发到群里后,阿姨叔叔一股脑的赞赏激励让她很难堪,因为有时自我感觉都没那么好,面对那些言过其实的赞美时,自己都汗颜了,很不舒服。
孩子们发自肺腑的话语,让我再次陷入了深思。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了,不想再做我们认为的自己,而是要做真正的自己了!反思我们的行为,从小就让孩子听话,做乖孩子,包办和控制无处不在,该孩子做的替他做,该他想的替他想,该他做主的不让他做主,孩子们慢慢长大了,成长为我们想要的样子。现在孩子们真正长大了,却发现我们还在用同样的方式束缚着他们,他们开始觉醒了,要反抗了,要做真正的自己了。由此我想到,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实际是摆托父母控制的挣扎,是想用自己的方式生活,我的事情我做主,更何况这些已经上大学的孩子,知识、见识、思想远不在我们之下。是时候了,早该放手了。奉劝年轻的父母,吸取教训,改变传统观念,包办和控制可以让他们成为乖孩子,但放手才会让他们成为他自己,多给孩子参与的机会,思考的机会,选择的机会,做主的机会,让他们早日找到自己,成为自己,才是父母养育的成功。
由此及彼,做为管理者,工作中,我们是否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员工?无处不在的管理和评价,包办和控制,让员工做听话的员工,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让员工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由创造的机会呢?什么样的人能产生创造?一定是自由的人,只会顺从听话执行的员工,是不会有多大创造力的。因此,作为管理者,同样需要对员工放手、放手、再放手,激励员工做自己,有想法,能创造,做自己成长、发展的主人,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事业才会得到不断向前推进。( 2017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