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本期为大家讲解一下古代为何把岭南地区称为“南蛮之地”?那么到底具体包括哪些地方呢?
在我国古时候,人们常把岭南地区称为“南蛮之地”。因为那个时候的岭南并不像中原地区和江南那么繁华,而且也不适合大面积开垦耕种粮食。南岭山脉阻碍了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通与经济联系,使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远不及中原地区,因此,被北方人称为“蛮夷之地”。不过,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岭南地区人口密集与商铺云集,再不是从前的荒无人烟的样子,南蛮一词也早已存进历史长河之中。
南蛮的称谓最早出现在周代的《礼记》,礼记·王制篇记录了当时除了华夏族外的四个部落,即东胡、西戎、南蛮、北狄。
最早以南蛮代称南方人的是战国的《孟子·滕文公上》“南蛮鴃舌之人”,意思是说南方的楚人说话如鸟的叫声一般。在古代词意之中,“蛮”为不开化的意思。南蛮便是南方不开化民族的代称,南蛮之地便是这些不开化民族的栖息地。
历史学家在考察南蛮的地域时,一般认为从今天的伏牛山脉以南汉水流域、淮河中上游、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云贵高原等广大地区都属于南蛮之地。
因为岭南地区的范围,本来只是一个概括性的泛指,凡是南岭以南的陆地都被算作“岭南”,就像汉代的“西域”往往是指玉门、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域,清代的“关东”往往是指山海关以东的广大地域,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也就是说,除了两广、港澳与海南,整个中南半岛东部、马来群岛都可以算作“岭南”,直到明清时期出现了“南洋”二字,分割了“岭南”的含义。
不过呢,随着古人对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探索与治理。岭南、西域、关东等等边疆地域也便随着古代政权的统治疆域变化而逐渐有了明确的边界,并有所变化。
汉唐时期的“岭南”,不仅包括今天的广东省、广西省、海南省、港澳,甚至还包括越南北部,这是汉唐时期中央王朝对越南北部能够实现有效控制所致,唐朝甚至还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岭南道”、“岭南西道”、“岭南东道”、“岭南节度使”等监察区、行政区、军事区,使得“岭南”成为一个明确的官方地名用词。而且,唐代为了行政管理的便利,从初唐贞观到盛唐开元之间,曾经一度把今天的福建省也划入岭南道治下,可以说,“岭南道”是“岭南”的最大范围。
随着五代十国时期的南汉政权无法镇压交州吴汉的独立(公元937年),以及宋朝、明朝相继无法实现对越南北部的控制,越南北部从此脱离出中原王朝语境中所谓“岭南”地区的范围,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三省二区,亦即是当今华南区域范围。
好了,本期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关注我,我们一起了解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