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有着外显和内敛两个方面。而我偏向于后者。内敛的涵养往往自带着就会有了外显的涵养。
前些日子微博上火了一个让位给女孩子取票的男孩子。那个女孩由于赶火车来不及,想插个队。男孩很解风情地把位置让给她,自己走到了排尾去再次排队。然后这个男生就招来了褒贬不一的“点评”。像什么“为他的行为点赞”啊,“这个男生戏过了”啊…我也不好说他的行为是好是坏。说他“戏过”的,这个男生本来就是出于一片好心并且为了堵住后面人喋喋不休的嘴,自己让位给女生,这有什么不对?那说他的行为值得赞赏的呢,大多数也只是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允许姑娘插个队,自己又没有走到队尾的意识。总其二者都可取。毕竟赶火车这事谁都会遇到点“墨菲”事件。宁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无呀。这也就是说选择再排队的是一种外显型的礼貌,而允许插队的呢是一种内敛型的修养。这种情况也只适合于有万人空巷般取火车票的时候。
那么其他时候呢。
比如地铁上,我见过很多人自己抱着一根柱子在悠哉悠哉地玩手机,时不时还发出一阵“会心的微笑”,好像自己抱着根柱子是得了多大的便宜似的。旁边站着的乘客手足无措地发呆,打量着柱子的上下,想用眼神“钻”他个手扶的地方出来。车上人少,你抱着一根柱子也就罢了;人多的时候你好歹给人留个把手的地方吧,公共的资源不是某个个体独自享受的。我遇到过的一个极品“行为主义者”有如下的表现:我见他走上车,没地儿把,就稍往边上挪那么一挪。这一步就把我手扶这根杆子的权力剥夺殆尽——他一个后背靠过来(亦或者是一条麒麟臂?)把我压个正着。我抬头瞪了他一眼,走到车厢另一头去了。好不惬意!
再有呢,就是排队买东西呀,等车呀种种情况使劲往前面挤的。我这个人顶烦在等车的时候两个人连个转身的地都没有。也不知道碰上多少次,我在排队等车,后面的人生怕挨我挨得不够近,把整个的肚子都贴到了我的包上。还好有个包——不然我俩就是“前胸贴后背”喽。这些人连“距离产生美”也没听过。
我是对内敛型的礼貌喜欢得紧。
某些自以为很拽的人在过门帘的时候总喜欢把帘子扒开得老高,也不回头看后面有没有人,也不用手拉着,踏着欢快的小碎步就走到了目的地。有些人呢,过帘子总是很慢,也把帘子掀起来老高,但是从中间翻上去一把用手按住,等下一只手接过来了才走开。时不时还会碰上几声“谢谢”。呵!好不内敛!
有的时候真觉得礼貌与否跟一个人读了多少书丝毫关系没有。老舍笔下《四世同堂》中刻画了一个名为冠晓荷的人。此人对于权宦是无所不用其极,也是个老奸巨猾的绅士,行文之间能看出他的读书功底——可惜用在了歪路子上。对于有权有势的人,他拼命地巴结;对于地位不高的人,也没有一点尊重的意思。都不如同个屋檐下的尤桐芳——一个戏子懂得礼貌待人。老舍描写的传神,想必是生活里见得多了这些小人的嘴脸。有才而无德,简直成了这些小人冠冕堂皇的最好托辞。
礼貌都谈不来,更何谈内敛与外显。
那我呢。
为了内敛的涵养。
也就要首先做到
“不评,不燥”
“言必行,三省身”。
我连自己都说服不了,
怎么让他人认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