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结构图谱
第四节:故事设计的政治学
政治也潜入了故事三角:审美的政治考虑、电影节和电影奖项的政治考虑,以及最重要的,艺术成功和商业成功相博弈的政治考虑。
多年来,电影的首要政治问题便是“好莱坞电影”对“艺术电影”。从传统上而言,他们的争论一直停留在以下框架之中:大预算对低成本、特效技术对美术构图、明星体制对集体表演、私人融资对政府支持……然而,其决定性的分野——静止对变化,则是对作家来说具有深刻含义的哲学矛盾。
“好莱坞电影”的政治含义将其涵盖面缩小到好莱坞以特效技术为主要特征的影片及滑稽剧和言情片。“艺术电影”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指非好莱坞电影,具体而言指外国电影。这些术语是文化政治战的产物,反映了绝然不同的现实观。美国人是从死水一潭的文化藩篱和一成不变的等级制度中逃脱出来的,对变化具有一种天然渴求。相反,旧世界从数百年的惨痛经验中学会了畏惧变化,认为社会转型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战争、饥荒和混乱。好莱坞的电影创作者往往对生活的变化能力,尤其是向好的方面变化的能力表现出过分的乐观。因此,他们便仰仗于大情节以及比例高得失调的正面结局。非好莱坞电影创作者却对变化表现出过分的悲观,公开宣称生活的变化越多,生活却静止不变甚至还会变得更坏。因此,他们往往炮制出一些静态的、非情节的刻板故事或具有负面结局的极端小情节或反情节。
艺术电影对内在冲突的关注能够吸引高学历人群的兴趣,因为他们喜欢将大块时间耗费在内心世界里。然而,这些创作者常常会以为他们除了内心冲突之外便别无所欲,还会高估自己在银幕上表达不可见事物的才华。同理,好莱坞的动作片创作者低估了观众对人物、思想和情感的兴趣,并高估了自己能避免动作片类型里陈词滥调。好莱坞电影中的故事常常过于牵强、陈词滥调居多,导演常诉诸变形特效和惊险动作来补偿,以保持观众的注意力。同理,艺术电影中的故事往往生而单薄或有所欠缺,导演要么采用语言密集的对白场景,如政治辩论、哲学思辨以及人物对其情感的自觉描述,要么利用花哨的制作设计、摄影或音乐,以愉悦观众的感官。
在关于融资、发行和评奖的政治聒噪背后,反映在大情节、小情节和反情节的三种绝然相反的世界观中。从故事到故事,作家可以在故事三角内任意迁徙,但大多数观众都更喜欢偏安一隅。作家必须做出自己的“政治”选择,并决定安身何处。在选择过程中,作者提供下述要点权衡。
-作家必须以写作为生
写作的同时再兼一份每周四十小时的工作是有可能的。但时间一久,疲倦袭来,注意力分散,创造力消减,于是便面临罢手。在从业之前,你必须找到一个能够以写作为生的方法。
作家若要以此为生,就必须明白以下事实:随着故事设计从大情节开始向下滑行到三角底边的小情节、反情节和非情节时,观众的数目将会不断缩减。这种退化与作品质量的好坏毫无关系,而是因为大多数人都相信,生活会带来具有绝对而不可逆转变化的闭合式经历,自己最大的冲突源泉都在其自身之外,自己是其自身生存状态中的单一主动主人公,自己生活在一个连贯而具有因果关联的现实里,一切生存活动都在一个连续的时间中运行,认为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可以解释的、有意义的原因。
经典设计是人类思维的镜像存在,是一个记忆和预期的模式。我们会围绕一个大情节来回顾和构建我们的记忆。当我们憧憬未来时,我们所惧怕或祈祷的事情会在眼前闪现,我们会将幻想和希望铸造为一个大情节。经典设计呈现了人类知觉的时间、空间和因果模式,如果逸出这一模式,人类的心智将会出现逆反。当观众意识到故事是令其感到沉闷乏味的虚构现实时,便会产生一种疏离感并离去。绝大多数人都不能将反情节中的不连贯现实、小情节中的内化激情以及非情节中的静态循环,认同为他们实际生活的比喻。当故事到达三角的底线时,观众便缩减为数目微小却很忠诚的知识分子影迷,因为他们喜欢时不时看到现实生活被扭曲的情景。
如果观众缩减,预算也势必要随之削减。如果你喜欢写小情节或反情节,并能找到非好莱坞的制片人以低预算投拍,即使赚钱不多也自得其乐,那你可以去干。但如果你想给好莱坞写作,低预算的本子并不是资产。微薄的好莱坞预算也高达数千万美元,每一部影片都必须找到足够大的观众群以收回成本,并尽可能赚取更多利润。如果好莱坞制片厂愿意,那你就必须写出一部至少有可能收回其巨大风险投资的影片,一部倾向于大情节的影片。
-作家必须精通经典形式
优秀作家应明白,最小主义和反结构并不是独立的形式,而是对经典形式的反应。小情节和反情节产生于大情节——前者将其缩小,后者将其反对。
先锋派的存在是为了反对大众化和商业化,等到它自己也变得大众化和商业化之后,便会反过来攻击它自己了。如今情节手法的严肃应用不仅已经过时,还变成了一个笑话。例如一切反结构作品总是贯穿着一条黑色讽刺的主动脉,但现在,直接对着镜头说话、不连贯现实和另类结局这样的手法已经成为电影滑稽剧的主打。
伟大的故事家尊重这些循环,他们明白每一个人都是自觉或本能地带着经典的预期进入故事仪式的。因此,若想炮制小情节和反情节作品,作家必须顺应或者反着这一预期来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导引观众感知到潜藏在小情节中的内在生活或接受反情节的荒诞冷酷。他们明白理解的出发点位于三角的顶端,其事业也赢从经典形式开始。只有确实能写出像样的作品之后,才敢说自己已经理解。
-作家必须相信他所写的东西
作家必须考查一下自己的动机:为什么要用现在的方式写作?你的剧本为何跑到了故事三角的一端或另一个角落?你设想的是什么?
你创造的每一个故事都在向观众说:“我相信生活就像是这样。”每一个瞬间都必须充盈着你富于激情的信念,不然我们就能嗅出其中的虚假。如果你写的是最小主义,你是否相信这一形式的意义?经验是不是已使你相信生活几乎不会或绝对不会带来任何变化?如果你的雄心是反经典主义,那你是否已经确信生活的无序和毫无意义?如果你的回答是一个激情洋溢的“是”,那么你就去写你的小情节或反情节吧,并想方设法把它搬上银幕。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回答都是一个“不”字。我怀疑,对许多人来说,并不是因为这种形式的内在意义,而是这种形式所代表的外在的东西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它们不是好莱坞。
年轻人被教诲说,好莱坞和艺术是相对的。初出茅庐者为了被人视为艺术家,便落进了这个圈套。他们为了避免商业主义的污染,便回避了闭合结局、主动人物、时空顺序以及因果关系。结果,其作品便变得矫揉造作。如果你在写作时一只眼睛盯着稿子,另一只眼睛盯着好莱坞,为了避免商业主义的污染而做出一些违心的选择,那么你便是在拿文学撒气。你打破好莱坞的“规则”,是因为这样能给你一种自由感。为不同而不同就像对商业法则的盲从一样空洞。
你只能写自己相信的东西。故事是我们思想和激情的体现,是我们意欲向观众灌输的情感和见识的“一种客观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