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结婚以后,我几乎很少去我妈家里了。一是因为平时上班路途远,每天回家累得像只死狗,二是因为每次去我妈家里,都有一种走进迷宫的感觉。
怎么形容呢?从进门开始,你就要在目之所及的范围内寻找两只相同的拖鞋,有时候另一只在茶几下面,有时候还可能会在卧室里。换鞋进了客厅,先要绕过左边的一堆废弃药盒、包装盒、塑料瓶等可回收的废物堆成的小山,然后再走到沙发旁边,整理好堆积的外套和盖毯,腾出一小块地方,才能慢慢坐下。就连靠在沙发上之前,都要做好心理准备,沙发的靠背上经常会有遥控器、袜子、擦脚布等东西会掉下来。
就这个问题,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就跟我妈吵过一架。记得那次去同学家做客,一进屋我简直惊呆了。她家的茶几和柜子上没有杂物,床上、沙发上从来不会长出衣服来,地面一尘不染,就连橱柜里的物品都井井有条。
回家之后,我和我妈说,学校第二天需要穿校服,她把衣柜翻了个遍告诉我说,很久不穿不记得放到哪里去了。我委屈地直哭,和她说我同学家比自己家好多了,我妈赌气说了句:“那你去她家吧,别回来了!”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以后有了自己的家,一定要收拾地干净整洁,绝不邋遢。
可惜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北漂3年,搬了5次家,由于合租空间有限,我能做到的,只是家中的台面稍微整洁,而抽屉里、衣柜里,永远都是一副案发现场的模样。以至于我每次找不到东西,总会感觉到深深的沮丧和失望,找不到东西的次数多了,甚至还会变得狂躁和易怒。
原本以为,我只是个个例,结果美国著名博主及摄影师艾琳·博伊尔在她的《极简生活》一书中,也提到了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21世纪初,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着做了一项人类学研究,研究发现,大量物件造成的视觉忙碌会影响家庭的基本快乐,而那些认为自己家乱糟糟的研究对象在晚上表现得更容易抑郁。简单地说,就是家里东西越多,焦虑越多,幸福感越低。
所以,想要营造一个干净清爽的家,让自己和家人感到舒适宁静,提升幸福感,清理、简化、收纳、整理这几步至关重要。《极简生活》这本书以作者自己的家作为案例,从如何提升家居整洁度方面,给了读者很好的指导。
保持家居整洁的第一步,就是清理垃圾。什么是垃圾呢?作者告诉我们,只要不是你所珍爱的东西,就是可以考虑扔掉的垃圾。捐赠自己和家人不想再穿的衣服,读过的书籍,将电子产品进行定点回收。将所有可以数字化的纸质文档数字化,例如银行对账单、账单、医疗记录、工资存根、收据发票等。这一点类似于前一段时间,在网络上流行的“断舍离”中的舍,即处理掉对方在家里没用的东西。只有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才能让生活更简单,更方便,更环保。
第二步,就是拒绝让可能成为垃圾的物品进入家门,即为“断舍离”中的断,对于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作者很细心地整理出了厨房必需品和新生儿必需品清单,除此之外,很多物品,都是没有必要购买的。
厨房必需品
白色盘子
简单的玻璃杯
餐具
铸铁平底锅
不锈钢深平底锅
铸铁荷兰炖锅
砧板
道具擦板
不锈钢烤盘
量杯
量勺搅拌钵
由于各国的饮食习惯不同,这份清单似乎更适合西餐为主的国家。但下面的这份新生儿必需品清单,则显得实用多了。
新生儿必需品清单
纯棉连体衣
尿布
纯棉襁褓布
羊羔皮
婴儿睡篮
纸尿裤
湿巾奶瓶、奶嘴
婴儿推车
婴儿背带
至于像儿童玩具这类的物品,由于婴儿生长迅速,很多时候买来的玩具未必能满足婴儿的需求,作者建议不如就地取材,把家中的物品变成婴儿玩具,例如木头勺子、手绘积木、书,都可能变成婴儿喜欢的玩具。
第三步,拒绝物质的诱惑,放弃对物品和品牌的执着,自己动手DIY家居装饰物,护肤、清洁用品,制定膳食计划自己在家做饭。也就是“断舍离”中的离。
其实,在我们的朋友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朋友们晒摆满一梳妆台的名牌护肤品,晒满满一衣橱却找不到一件合适的衣服,晒饭店的美味大餐。然而,现实却并非照片这般美好,很多时候,那些护肤品还没有用完就已经过期,衣服没穿几次就没有了兴趣,大吃大喝之后,回到家中不但没有精神上的满足,反而更觉得空虚无聊。
达·芬奇说,“简单是最极致的雅致。”《极简生活》告诉我们,“我们把物质等同于幸福,把幸福等同于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却不知怎么地就迷失了自我。这种扭曲的关系真的会让我们感觉非常糟糕。”
为了避免掉进物质至上的陷阱,营造健康、节能的家居环境,作者特意在本书的第四章和第五章,介绍了家居装饰和自制美容护肤品的方法,详细说明了如何选择装饰材料,如何进行简单的家居摆设,如何用天然物品调制护肤清洁用品。
为了让读者在保持极简生活的状态下,不至于因为物品的减少影响生活质量,作者还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贴心地罗列出清洁必需品、野餐必需品清单,甚至在穿衣打扮方面,也给出了“培育”极简主义衣橱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小技巧来提升简单聚会的规格。
《极简生活》这本书,并非是一本仅用来传达生活理念的书籍,它更像是一本具有较强实操性的工具书,给家居整理收纳的小白们,中肯的建议,有效的方法。
另外,本书的作者艾琳·博伊尔在指导大家如何操持好一个家以外,还建议读者们超越日常生活的范围,探索另外的世界。毕竟,我们活着不是为了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