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具话题的内地电影,
莫过于《我不是潘金莲》。
抛开冯小刚的炮轰不论,
走出电影院,
印象最深刻的,
还是大屏幕上那块毫无棱角的圆。
关于这圆圆的画幅,
有太多引人遐想的意义:
它效仿了宋代山水画般的构景,
与江南小城的气质相得益彰;
它象征着中国传统的人情社会,
圆融温和,却也无处逃离。
其实,
中国人对这块圆都并不陌生。
圆是观察的视角,
是画的轮廓,
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聪慧。
正如中国传统建筑中,
那线条圆融的窗户。
如今城市建筑中的窗户,
大多形状方正,追求敞亮。
但在中国传统建筑中,
窗的意义,
除了迎接阳光、清风往来,
还要如同画框般,
框住春花秋月,美景良辰。
在传统中国人的屋宅中,
最能体现审美与趣味的,
莫过于窗。
南方的窗往往细腻精美,
北方则更加工整大气。
当然,
中国传统的窗户远不止圆形一种,
还有矩形、扇形、梅花形……
在这些精美的窗牖背后,
是中国人的匠心,
和中国人的讲究。
若你经过一扇有年头的窗,
仔细端详,
或许会看到一些有趣的纹样:
宝瓶,寓意着平安的期许;
蝙蝠,象征着对福气的憧憬……
这就是传统文化的深邃心思,
哪怕在一扇窗户上,
都随处可见信手拈来的美和智慧。
中国古代的富贵人家,
往往更为讲究。
窗不仅要美观、吉祥,
还要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
令人足不出户,
也可置身丹崖碧水、茂林修竹之中。
听起来是不是很夸张?
不过最典型的例子,
就是《红楼梦》中,
贾母走过潇湘馆窗畔,
让人换下绿窗纱,
原因是院中竹林已经翠绿,
用别色轻烟罗搭配,
方才别致。
而寻常百姓家呢?
虽没有那么多“流云卍福、
百蝶穿花”的名贵窗纱,
却也有朴素而精美的装饰方式,
比如:窗花。
每逢喜事或春节,
中国从南到北的窗户上,
都会贴上红色的窗花,
它们映红了人们喜气洋洋的笑容。
还记得童年的一个冬天清晨,
一觉醒来,
看到窗户上都映着暖暖的红色,
奶奶手中拿着没贴完的窗花,
精美异常。
那是关于春节,
最甜美的记忆之一。
窗体现着中国人的仪式感,
也寄托着中国人的情怀。
凭栏、倚窗,
都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姿态。
几乎所有诗人,
都写过和窗有关的诗句。
我们看到了最断肠的怀恋:
小轩窗,正梳妆。
最含蓄的思念:
何当共剪西窗烛。
甚至中国古代读书人的辛劳和荣耀,
都被窗户见证: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朝成名天下闻。
如今年轻人喜爱的窗户,
大多遵循着西式的审美:
大块、明亮,
最好是看得见风景的落地窗。
没了雕栏画栋的精美,
也少了迎窗造景的巧妙。
和大多数人一样,
城君的住所,
也青睐采光明亮的窗户。
但有时走在旧街巷,
经过一扇古意的窗,
骤然想起“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意境……
也会怀念起中国传统中,
那窗明几净的雅致,
和临窗独立的心境。
窗是建筑之眼。
通过它,
今天我们才得以一窥,
那个美丽的古典中国。
(图片源自网络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