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前,我只在大学和家两点一线的距离奔跑,看到的,是学校读书的压抑与回家没有任何沟通的压抑,那时似乎人生就是由一个又一个压抑构成。在离开家之前,家成就了那个木纳、紧张、不会沟通,不会开玩笑的我。
上大学后,我看到室友的妈妈,每周与孩子见面,像朋友一样聊天、吃饭、看舞台剧,我才羡慕地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开心的亲子关系。
遇到老公后,他如开心果一样给我另外一种人生经历。融入他的家庭后,我发现,原来家庭成员之间是经常互动的个体:每周电话几次、经常聚餐、看电视开玩笑,给人以浓浓的温暖感。
家是什么?家给每个人留下什么痕迹?
家要么给人带来毁灭,要么带来新生与幸福。
故事一:吹嘘的金钱观让后代无法跳出贫穷
M美女家就哥和她两个孩子,小的时候她爸经常不在家,出去打工赚钱,赚钱回来喜欢跟别人吹嘘自己有钱,并很大方地买东西给她哥哥,于是哥哥成为一个胡乱花钱,好吃懒做,只啃老的人。
M美女妈妈来自农村,经历过家里没饭吃没肉吃的日子,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朴素。M影响最大、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上初中时,家里没钱了,是完完全全没钱。她看到平时胆小怕事,不懂沟通的老妈,前思后想了大半天,终于鼓足劲头跑到邻居家,借100块买米。从那一刻开始,M意识到家里很穷,尽管后面父亲又把钱赚回来了,但家里其实总会出现贫穷。也从那一刻开始,M美女知道她要很努力很努力的读书,不要变成穷人。在往后的日子里,作为一个并不聪明的她埋头啃课本,努力地考上大学。毕业时害怕稳定会带来贫穷,M美女拒绝家里给她介绍稳定的工作,对她来说,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摆脱贫穷。至今,M美女还在社会上苦逼而不稳定地工作着,但她相信努力是摆脱贫穷的唯一方法。
后来
直到现在,M美女爸爸还过着赚到钱,过一段日子又回到揭不开锅的生存状态,M美女认为:这也许是宿命,向社会吹嘘自己有钱的人,从来不思考理财的人,尽管赚了钱,最后还是一无所有。这种不成熟金钱观教育出来的孩子,幻想自己是富二代,不思进取,只管待在家里啃老,直至花光所有钱,技能也没学到,只能以贫穷过日。这种人生苦的是第三代的孩子,他们出生在略为有钱的家庭,过了几年富家子女生活,养成富家子女的性格,过几年却变回穷人,带着跋扈的性格过穷逼的人生。
故事二:父亲的赌博与自弃,让她决定从医
amy小的时候,父亲从来不工作 ,只管在外面赌钱,赌输了在外面喝酒,家里的生活靠着柔弱的母亲卖水果勉强支撑下来。直至高三时,父亲肾开始生病,家人送他去医院,父亲因为担心家里没钱医治,自己悄悄从医院逃出来,在外面去世。那一刻,这些对生命消逝的直视感让她苦苦思考:人为什么生病?人生病了怎么才能变好?这些来自原生家庭的苦难驱使amy选择从医,以让自己的家人从苦难中跳出来。过早失去父亲的她,承担了家里的养家压力,让她学会在人前积极主动交流,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amy工作后,买了房子,把妈妈妹妹从臭水沟旁那幢狭小的农民房搬到小区房里。做了医生的amy,朝着更独立更坚强的方向前进,因为除了自己,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帮她。
故事三:苛刻的家庭引向平静人生的追求
在小P眼里,妈妈是一个对别人要求很苛刻的人,自己认定的事,容不得其他观点在里面。在P小的时候,帮家里洗菜,喜欢在厨房的水龙头洗,但妈妈却坚持在家外面的水龙头洗,当小P坚持在自己想洗菜的地方呆着,妈妈会很生气,以致劈头盖脸地痛骂小P,让当时的小P内心非常痛苦。
读大学那时候回家,小P家里人喜欢在他面前说别人的不好,唠叨来唠叨去。走出家门,碰到家族的人,他们向小P述说其他家族成员的不好。在这种互相诋毁的环境下,小P开始接触道家、佛教等经典丛书,以从中获取片刻宁静。至今过去多年,小P的传统理念的修炼越来越坚定,他考虑把这些理念向其他人进行传播,以解决众生的困惑。
故事四:父亲的温和培养让他爱上阅读
小K喜欢读书,尤爱看历史与哲学。小K的父母并非知识分子,而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工人。在小K还没读幼儿园的年龄,小K的爸爸突然指着报纸很小很小的角落,让他读出来,要是小K不认字,小K爸让他多问。每天的固定时间,小K爸都会把报纸递向小K,逐渐地小K在小小报纸的角落认识了很多字,看到一些新世界。随着字懂得越来越多,小K自觉报纸越来越无趣,开始爬到姐姐的书房里,找《读者》等杂志看,杂志看完接着转向四大名著小说......因为喜欢所以阅读,小K的阅读,让他成为一个幽默、不浮躁,不随波逐流的人。
如果说出生在哪里不可选择,但成长却是可以选择的。
当人过得不愉快不顺利的时候,如果自己都不反省,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么世界上的任何人、任何资源也只是无效的资源放置于他的周围。
自救的方法是放下过去原声家庭带来的不快乐,选择更正能量的朋友,选择更正能量的阅读,让自己从旧有的污浊中脱胎换骨凤凰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