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孩子就要上幼儿园了,虽然我说服过自己很多次,但还是很担心他不适应。幼儿园的老师说:“孩子不适应哭闹是正常的,从熟悉到陌生环境和人,都需要过程的。怎样接触,调解,适应都得靠孩子自己,家长不要帮忙,孩子要学会自己长大”。
我小时候是怎么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隐约记得些片段。我好像是跨过小班直接上中班的,我还记得我站在幼儿园院子里,呆呆傻傻的看着别的小朋友玩,不作声也不走上前去。我们班里有个女孩,她妈妈是幼儿园的阿姨,她就代替妈妈来管理我们。拿着教鞭挥来挥去,没坐好的,说话的,哭闹的,鞭子就过来了,鞭子甩我身上,我也不知道哭。我在幼儿园里总是贴墙站,座位也是最后一排,我总是挤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我好怕哪里没做好,要挨骂或者挨鞭子。有一回,幼儿园的阿姨把我放在一张缺了腿的凳子上,脑门上摔了个大包,至此我的幼儿园生活就结束了,我便跟着外婆生活直到念小学。
所以我上幼儿园的时间很短,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庆幸我妈把我接回家,跟着外婆去菜地去猪圈去鸡圈怎么也比挨打,罚站,咒骂强,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幼儿园的阿姨打骂我们的样子。
我没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逃回了家。有人说小时候没过集体生活,长大了可能会有人际交往障碍。可能我真的有障碍,念书时换过很多学校,工作后也换过很多工作城市和公司,从不会主动与人交往,交往起来也很拘束,放不开。但我并不认为这个结论全对,毕竟人是多样的,社会是多元的。
适应新环境应该是一个心理过程,期间发生着微的妙变化。我不知怎样来形容,直到我做了妈妈后,看了些育儿方面的书。书里描述的心理活动,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简直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这不就是我小时候的心理状况么。育儿更像是把自己的童年再过一遍,当父母不了解孩子的举动,不是做父母的不关心孩子,可能是他们不知道,也许他们的童年就是还没来得及经历爱,感受爱,就已经被粗糙琐碎的生活肢解掉了丰富细腻的情感。所以才会有人说,成长是和家长和解的过程,所以在育儿中,只想着孩子是不够的,还要想想我们的父母。
前不久看到一篇关于孩子入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