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二月初一
小时候,在老家时,妈妈在这一天早晨早早地起来,顶着星星,借着月光,抱了柴火,进屋放下。弯腰掀开锅盖,转身从绛紫色的大缸里舀一舀子水,倒在锅里。放回舀子,拿起炊炊,弯腰沿着锅边转了几圈,用小勺把刷锅水舀起倒在泔水桶里。
妈妈蹲在灶前,添一把引柴,左手拿起烟火盒,右手大姆指一推,露出一排戴着小红帽的火柴棍儿,拿出一根火柴棍儿,小拇指随后一顶,左手已把火柴盒侧立,右手把火柴迅速从盒侧面从上到下一滑,呲,火苗出来了;点了火,还要用一根木棍攉龙攉龙,火慢慢在灶堂里燃烧。接着添柴火,火已旺,抱着锅底跳舞了。锅里慢慢冒出来热气,这时妈妈把头天和好的一盆豆面端过来,用勺子从底下搅拌,一圈一圈,来来回回几十下,面粘稠匀称了。锅底热了,用菜噶头在碗里沾油,迅速在锅底擦上油,接着用勺子舀了一大勺面糊,沿着锅边一轮,接着又舀了两勺,一个圆圆的大嘎吱便舒舒服服躺在大锅里了。这时火不能太大,大火,煎饼容易糊;也不能太小,太小,煎饼不熟,贴锅上翻不起来。等到面全变了颜色,周边都翘了起来,妈妈两手捏起,向后一抖,嘎吱翻了一个身,静静躺在锅里等着火把他们烤熟。等嘎吱颜色变成浅绿色,就熟了,妈妈两手一抻,一张圆圆的大嘎吱落在盖顶板上,冒着热气的嘎吱豆香阵阵,沁人心脾。如此反复,妈妈要把这一盆面糊都摊成嘎吱,要费多长功夫,一米六五的大个,在锅边弯腰低头完成要费多大劲,我不能体会。但给我的童年增加了无数的乐趣。
据说这一清早的刺啦刺啦声已把虫子吓得不上家里来捣乱了,家里一年到头都干干净净的。 妈妈不善言辞,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把五个女儿抚养长大是何等不易。但小时候妈妈在二月初一这天一定要摊嘎吱,而且要摊上一大摞,左邻右舍,亲戚朋友都来两张。小时候总觉得妈妈多事,又不是什么山珍海味,自己还吃不饱呢,为什么还给别人送。现在长大成家了,才逐渐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原来寄托着妈妈对家庭无限的热爱,对亲人朋友的寄托溢于言表。妈妈如今已过耳顺古稀之年,但每年依然摊嘎吱。虽然孩子们吃起来没有当年的嘎吱香,但我们每人还是都会抢着拿走一些。
硕果累累的2017年已悄悄溜走,充满希望的2018年正旺旺地向我们走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祝愿我们的英华汇越办越好,祝愿我们的孩子们快乐成长,祝愿我们自己越活越年轻!祝老人们健健康康!同时让我们大家一祝愿我们的祖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我这篇文章表现了既家乡武清的文化特色,又表现了勤劳朴实的妈妈。不善言谈的她几十年如一日通过摊嘎吱来表现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乡里乡亲的一份朴实的祝福。